王泽华
桥牌趣味浓郁,引人入胜,妙趣无穷,是一种数字性概念很强的纸牌游戏。52张牌(除去怪牌,即俗话叫的王牌),四人分摊,两人一组,每人13张,概括其玩打过程,就是:叫牌、打牌、记分。
一:叫牌
择座以后,首先由发牌者,从左首一家起,将牌按顺时针方向一张一张分发完毕。叫牌之前先要掌握自己这手牌的牌型和牌点,牌型是指各种花色的分布,牌点是用于估计实力的,规定A=4点,K=3点、Q=2点、J= 1点。一般开叫条件为大牌13点以上,但也不是绝对的,要看牌型如何。
叫牌从发牌者开始,也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进行,根据牌型决定“叫”或“不叫”。“叫”时,后一个叫牌必须以花色等级或数字盖过前一个叫牌,规定花色等级为:?最高、?次之、?再次、?最低,无将(NT)盖过一切花色,比如:1?>1◆,2?>l?。直到其余三方都不叫时,最后一个叫牌就定了打牌制订的目标,叫做定约,定约的花色就为将牌,(相应的定约为有将定约)最先命名这一花色作为将牌者就为定约执行者。不带花色(NT)的定约称为无将定约。举例说明如下:
(图1)叫牌过程:
北东南西
1 ? 1?2?不叫(第一轮叫
牌)
2?不叫 4?不叫(第二轮叫
牌)不叫 不叫 (第三轮叫牌)北持有大稗15点,?是五张的长套,所以开叫1?。东持有大牌11牌和一个5张长套,争叫1?。南的大点虽然只有10点,但考虑到同伴开叫?,说明有?长套,而自己手中的?K、?的三帮张和?的5张长套,都是叫牌的有利因素,所以叫2?,逼上一轮。西只持有大牌4点,作出“不叫”。北再叫2 ?,表示?是再叫套,至少是带有二张大牌的5张长套。南认为成局有望,所以一跃到4?,因叫3?恐被开方(北)放过而失局,未免可惜。东西两手,因牌力不足,只好“不叫”。
根据桥牌规则,任何数字的定约必须加上六墩(四人各打一张为一墩)基数,这就是4?的=4+6=10。也就是,北是定约者,要拿到10墩牌才能完成定约,少于10墩就为输。
二:打牌
打牌阶段,许多打牌技巧与其它扑克牌的玩打相类似。因最后定约是4 ?,?就作为将牌。定约者左首一家首先头攻(即出第一张牌),北的同伴南为明手,待东出过第一张牌后,明手把13张牌明摊在桌上,让定约者北一人执行打牌计划,明手则在打牌过程中没有发言权。其具体打牌过程如下:
第一墩,东头攻?A,接着南将牌明摊,按北的指令抽取?2跟出,西跟?6,北跟?5。东的?A最大,胜了这一墩,并获得下一墩的出牌权。
然后,各自把刚才打出的牌暗翻,一横一竖放在自己前面,作为计算赢墩的标志,横的属于敌方,竖的属于自方,待13墩全部打完后,便可一目了然地看出双方所得的墩数。
第二墩,东继续出?4,明手?8,西跟?9,北跟?K,并获得下一墩出牌权。
第三墩,北出?Q,东跟不出,可以随意垫去一张牌,他垫出?8,?8属于大牌,暗示同伴他持有?A;明手拿出?10,西跟? 9。至此北已把在外的将牌?全部肃清。
第四墩,北?K、东?4、明手?2、西?5
第五墩,北?3、东?8、明手?A、西?7
第六墩,明手?Q、西?10、北垫?3,东?9。
第七墩,明手?J,西垫?4,?4属于小牌,表示?中没有大牌,北垫?9,东垫?2。
第八墩,明手再拿出?6,西垫? 5,北垫? J,东垫?10 ,明手继续得墩。
第九墩,明手出?2,西跟?8,表示有大牌,北跟◆K得墩。西为何不打?A呢?西如打?A,则北之?K,Q全为赢张了,所以西跟?8,是正确的防御打法。
第十墩,北?J、东?6、明手?9、西?3。
第十一墩,北又出?7、东?Q、明手?10西?7。
第十二、十三墩,北虽持有?Q、4,但自己出牌,不能赢墩,最后两墩让守方拿去。
打牌至此,定约方共拿10墩,正好完成定约。
总之,打牌可归纳为有将定约和无将定约两种打法(本例为有将定约),二者的区别是:打有将定约,跟不出同样花色时,如有将牌可用将牌吃张,而打无将定约时只能垫牌认输。
三:记分
桥牌记分按计分表进行,计分有三类:基本分、奖分,罚分。(计分表见附表)
上手牌中,因北为有局(注1)方,叫做4
?定约,正好完成定约,计分如下:
4?,?每墩30分,4 x 30得120分
基本分满100分成局(注2),有局方得奖分500分,合计,南北方共得620分。
整个玩打过程至此结束。上述的叫牌和打牌,仅仅是一个在桥牌规则允许下的简单的例子,事实上叫牌和打牌的难度远不止于此。叫牌要叫的准确,叫的恰如其分,可以参照各种成功的叫牌体制。打牌也有无穷的技巧。攻守双方,兵不厌诈,各显神通,靠发挥打牌智能去实践和摸索。
注:(1)有局与无局仅是在记分时用的一种规定。
(2)能使基本分满100分的定约为成局定约。
(3)加倍与再加倍由叫牌而定。
表一 基本分
表二 奖分
表三 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