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机务段材料库最近在清理旧帐中发现了一条“新闻”:段检修车间锻工组,自一九五八年建组以来,坚持利用废钢铁锻打工具及机车配件,二十八年节约各种钢材累计二百六十二点九吨,价值十三万余元。
这个锻工组,是个仅有五名工人的辅助组。在国家钢材紧缺时期,有时材料库供应不上,他们就到废料堆中拣同型号的废钢铁代用。久而久之,这个组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制度:凡是能利用废钢铁代替的,就尽量不领用新料。小组的同志在工余时间常到废料堆上翻翻看看,就连走路碰到的废铁块,也要拣起来鉴别一下是否有用。有人说:“你们锻工组一不受用料指标的限制,二没有材料节约奖,费这劲图个啥?”他们却回答:“钢材是国家建设的急需物资,咱能节省一点,别处就宽裕一点嘛!”
这个锻工组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这个节约的“传家宝”始终没有丢。二十八年里,他们就是这样在废料堆里为国家扒出了个“金娃娃”。
(王力克 宋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