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对外开放作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不仅适用于物质文明建设,而且适应于精神文明建设。”这就明确地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也要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也要对外开放呢?
这是经济开放的必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大胆地吸收、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的行政、经济管理经验,一个长时期封闭的社会对外开放了。社会经济系统的对外开放,思想文化是封锁不住的。实际上我们的开放,早已超出了经济领域,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已经出现了开放带来的新气象,从传统文化的表层结构,象服装、社交、娱乐到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如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都开始发生变化,中西文化正在冲突和交融。要坚定不移地在经济领域继续对外开放,在现代物质基础上形成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文化是根本不可能被关在门外的。
也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引进、吸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尤其是近代,思想道德、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都已超越了国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继承和发展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是我们共产党人对待历史的不可推卸的资任。我们完全应该对外打开大门,批判地吸收当代世界各国一切先进文化成果,建设具有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促进现代化的进程。
现在,有不少人担心西方文化会在我国泛滥起来。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西方文化并非全是腐朽的糟粕,科学技术不说,仅就政治而言,如有的法律制度和民主程序就值得我们借鉴。另外,中华民族文化丰富、根基深厚,完全有力量融化、吸收外来文化。中国历史上曾多次自觉地或被迫地接受外来文明,都由中国人民按照自己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进行了吸收消化,同中国固有的文明融为一体。中国共产党就是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也只是在其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中国化之后,才真正掌握了中国人民。因此,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在思想文化领域当然也要吸收一切进步的,健康的东西为我所用,而不应该因为它是来之资本主义社会的就加以摒弃。至于一部分群众尤其是青年由于思想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应有的分析、鉴别能力和承受能力,我们则要做好及时的引导工作。 (培显)
思考题:
1、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也要对外开放?
2、精神文明建设对外开放中应该摒弃和吸收的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