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彭
自从荒诞川剧《潘金莲》问世,《水浒》中——并不是历史上——那位“拳头上立得人,胳臂上走得马的婆娘”潘金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频率突然增加了。在过去的小说戏剧中,潘大嫂是个百分之二百的反派角色,淫荡无耻、阴险残忍的女性典型。对她,即使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李卓吾、金圣叹——二人皆批过《水浒》——也不曾有过异议。今天的人们对历史及人的认识当然比古人深刻多了,束缚思想的绳索也少多了。因此潘大嫂的辩护律师也就多起来,我们得钦佩他们的辩才与推理功夫。首先,潘金莲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这就奠定了她可以得到同情的前提;然后,谋杀亲夫之罪便可以从“追求个性解放”这一意义上减刑;最后,她由于“反抗了可恶的封建制度”,不仅可以无罪开释,甚至应该发一枚勋章了。但是,如果有人这样驳辩:潘大嫂根本够不上封建礼教的叛逆,相反,她背叛的是自己的阶级(这类话现在听去很是逆耳)!她本是半奴隶的丫环使女,为了成为财主的小妾而不惜杀害“市贫”出身的亲夫。可见她“反叛”立场之坚决!再者,她追求的“爱情”不过是动物的肉欲而已,在武松、西门庆出现之前,她已是“无般不好,为头好偷汉子”!勾引小叔子,只不过出于“大虫也吃他打了,必然好气力”,最后与西门庆勾搭成奸,更是带上了铜臭味。再说潘金莲的“叛逆”过程:张大户逼当小妾,不从——被迫嫁“三寸丁谷树皮”,不甘——一心要做西门庆小妾,宁死!这个过程是复杂的,但可惜的是从中看不出反封建礼教的意义。遗憾的是许多人都看到忠厚善良的武大心灵的美比之西门庆,不啻黄金之比牛粪,却就是不同情武大郎。今天,不还有许多姑娘以小伙子的厘米数作为唯一的择偶标准吗?当然,今天的女性地位不同了,觉得委屈,可以打离婚,而不必下砒霜。但是如若真个谋害了亲夫人命,谁也不会为之开脱死罪的。于是我奇怪了:为什么人们要替潘金莲抱屈呢?笔者在《水浒》中读到武松杀嫂时,心中实感痛快无比,仿佛大大出了一口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