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徐启,鬼门洞开,幽邃阴山,云腾雾障,判言张洪峰巅吐火,巡山至此。顿时,群鬼起舞,迎送阎君朝贺冥王。恰在此时,冤魂柳金蝉由空中飘然而至,以舞叙事,向判官痛诉冤案……这是西安市豫剧团正在演出的《探阴山》第一幕。戏由此始,继而演出了《观灯惊散》、《鹊侨遇害》,至第四幕《阴阳问案》,矛盾激化。阳间糊涂县令诬陷颜查散,阴间问案判宫却是杀人凶手李保之舅。阴司王法可否通融?甥舅之情怎样怜念?正当观众为之动情时,包拯受理此案,过阴来在地府,亲勘阴山,大闹森罗,终于平反冤案。
前人说鬼,闻者色变;今人论鬼,涉嫌迷信。其实,事物总是一分为二,不必尽然。一部《聊斋志异》,说的尽是鬼、狐、神、仙,有的令人咋舌,有的逗人爱怜,而其内容,大多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人民心愿。戏剧舞台上,出现鬼魂形象的也是屡见不鲜,汤显祖的《牡丹亭》,关汉卿的《窦娥冤》,以及《李慧娘》等,这些戏不是同情弱者,便是称颂不屈的复仇者,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正义与邪恶的搏斗,美与丑的较量。
豫剧团改编上演的《探阴山》,便是吸收了上述作品之长,从立意上突出了扶正祛邪、伸张正义的主题思想,运用浪漫主义的拟喻手法反映现实生活,体现人们的良好愿望。在剧本结构方面,作者改变了戏曲传统的叙事方法,借用影视倒叙、插叙、切入、切出的手法,加快了故事的陈述,增强了戏剧运动的张力。在导表演处理上,大胆创新,借用舞蹈形体多变、灵活的特点,以人代物,以物寓人,填补了舞台空间,加强了戏剧气氛。
豫剧《探阴山》的一个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