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澄
1927年2月国共合作时期,中共陕甘区委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而培养党的军事人材和军队的政治骨干,在西安城内东厅门西北大学(即现今的西安高级中学)办起中山学院。当时民间流传说:“若要强,背钢枪;强上强,住学堂。”因此,我党筹办的中山学院于1927年3月10日召开成立大会。
成立大会由于右任主持,魏野畴作政治报告,国民联军驻陕总部政治部部长刘伯坚讲话,苏联军事顾问赛福林参加了大会,并发表演说。
西安中山学院院长是刘含初,副院长李子洲,教务主任呼震东,教育长徐梦周,总队长任敬斋。在学院工作的还有吴化之、赵葆华、亢维恪、穆济波等,中山学院由国民联军总司令部西北临时政治委员会指导。
中山学院实行委员制,由刘含初、刘伯坚、李子洲、杨明轩、薛子良五人组成,刘含初为委员长。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指导农民运动、办理党务及军队中政治工作的人材。教员还聘请有苏联乌斯曼诺夫,翻译为克鲁夫。
中山学院开设有军事、政治、组织、党务、农运和妇女几个班,共约三、四百人,后又增设妇女运动班和教育人员美术班,每班一百七十余人。
中山学院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革命理沦,讲社会近代史、经济学概论、中国政治概况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平等条约和农民运动等。教育方法除讲课外,还组织讨论,生动活泼,充满浓厚的革命气氛。
中山学院从1927年8月开办,到7月结束为时不到五个月,时间虽然不长,但它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了党的正确方向,为我党培养了一批优秀干部,在陕西和西北地区坚持了长期的革命斗争,对党的革命事业有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