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国营大荔农场服务公司根据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采用“候鸟式”的经营服务法,去年,接连办了几个节令性的“无烟工厂(场)”,一举扭亏为盈。
知“热”制“冷”。该公司成立时,家属队解体,原属他们经营的一套日产一点八万支冰棍的制冷设备也随之关闭,十多名家属工回家待业,上百个批发、零售冰棍的小贩,飞向县城。该公司发扬勤俭节约精神,仅花了一千多元的配件钱,自己动手修复了这座制冷设备,安排了七名待业家属,赶在夏收前,生产出了牛奶冰棒,增加了公司的收入,满足了群众的需要。
知困分忧。该场去年有百分之九十五的职工家庭农场务了西瓜,产量达两千多万斤,销售成了燃眉之急。公司经理张洪臣三进西安,申请到七十多个车皮,一下子向四川发运了五百多万斤西瓜,解决了全场百分之四十的家庭农场卖瓜难的问题。
知寒送“热”。过去该场农户多年习惯烧棉花杆作饭取暖。近几年花杆成“宝”变“财”,农户们大都改烧蜂窝煤了。可是原来家属队经营的一座蜂窝煤厂也于前三年关闭了。寒冬来临,此地无煤,离县城又远,许多人忧心忡忡。公司立即派人,经过一个多月检修,救活了这座“无烟工厂”,安排了七名待业人员,到年底生产出了一百二十吨蜂窝煤,为上千家农户取暖提供了方便。
去年年底,场里给这个公司下达的是四千元补贴指标,可到年底,竟出乎意外盈利近八千元,人均产值创全场第一。群众赞扬他们是“经营知时节,服务有诚心,致富有良方。” (陈国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