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风
风筝一名纸鸢、风鸢、鹞子,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明、清,它已由娱乐玩具发展成为一种工艺美术品,多为名人、大家所喜爱。史载·伟大文学家曹雪芹就是一位制、放风筝的能手。
曹雪芹的挚友敦敏在《瓶湖懋斋记盛》中曾说:“芹圃所扎风鸢,罗列一室,四隅皆满,致无隙地,五光十色,蔚然大观。”用这样的文字描述曹雪芹所扎的风筝,足见其数量之多,品种之繁。曹雪芹放风筝的技术也十分娴熟。乾隆二十三年年(公元1758年)冬,他为朋友表演放风筝,“心手相应,变化万千,风鸢听命乎百仞之上,游丝浑运于方寸之间”从而使观者称羡不已。更值得一提的是,曹雪芹还“旁搜远绍,以集前人之成”。写了《南鸢北鹞考工记》一书。详尽记载了几十种风筝的扎、糊、绘、放的技艺,绘有彩图,配有歌诀,实为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风筝的专著。
制、放风筝的实践,使曹雪芹积累了丰富的关于风筝的知识,这可从不朽巨著《红楼梦》中得到证明。该书第二十二回有他为探春作的一则风筝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描写生动,隐事寓意,维妙维肖。第七十回则用了很长的篇幅描绘贾宝玉、林黛玉和一群丫头们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情景,提到十几种风筝名称和许多放风筝的器具,如诗如画,情趣盎然。作者若不具有制、放风筝的实践和知识,是断然写不出这样优美的文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