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在子夜》电视连续剧中,主人公童川受伤时把食指和中指伸出成“V”字形,表示对胜利的信心,这是怎么回事?以“V”表示胜利,是比利时人维克托·德拉维利的发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流亡英国,在英逗留期间,他每天通过短波广播鼓动比利时同胞咬紧牙关、坚持下去。1940年底的一个晚上,他曾在广播里建议:在各种公共场所写上“V”字,表示坚信盟军的最后胜利。没过多久,用彩色粉笔书写的“V”字,在欧洲各地随处可见,甚至连德军武官的专用厕所里也有“V”字。
后来,“V”字就发展成为朋友之间交往时的一种招呼——伸出双臂形成“V”字以欢呼胜利,双方伸出食、中两指,形同“V”字,连招待客人时的餐具刀、叉也摆成“V”字形,甚至不走的钟表也要拨到十点零五分的位置上。
以“V”为胜利标志之所以能够推广流传的主要原因,还在原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提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丘吉尔见人时往往一面带笑容地伸出两个指头,作“V”字形。据说除了英语“胜利”一词(VLCTORY)头一个字母是“V”以外,捷克语里的“胜利”、荷兰语里的“自由”、塞尔维亚语里的“英雄气概”,也都是以“V”为首的。
(春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