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法) 亚历山大·仲马
在一辆三套马车上面,配备了三个或四个打猎人;每个打猎人带着一支双筒猎枪。
三套马车是一种由三匹马拉的车辆。这个名称的来源,不是由于车的外形,而是由于把三匹马套在车上的缘故。
在这三匹马中间,当中的一匹马总是小步快跑;右边和左边的马总是奔驰前进;中间那匹马快跑时,低垂着头,因而称之为吃雪马。它左右的两个同伴只有一根缰绳,这两匹马的躯身中部被分别缚在左右两边的辕上。当这两匹马奔驰时,一匹马的头偏斜在左面,另一匹马的头偏斜在右面;人们称这两匹为烈马。
三匹马拉着这辆马车奔跑时,这辆车波动得宛如一把正在扇风的扇子。
打猎人用绳子把一头年青力壮的猪系在车后头;为了安全牢固起见,打猎人常用一根链条把它系在车尾。
无论是绳子或者链条都必须有十公尺的长度。
在起程时,猎人把这头年青力壮的猪放在车上带走,它是舒舒服服的。到了森林的入口处,猎人们打算开始打猎了。他们在那儿把这头猪从车内放到地上,系在车尾。驭者挥动缰绳,三匹马就起步了。中间这匹马小步快跑,左右的两匹马奔驰前进。
猪跟在车后奔跑,感到不大习惯,便抱怨叫屈。一会儿,它的叫屈变成了哀嚎。
听到猪的哀叫声后,第一只狼出现了,它追逐着那头猪。接着两只狼出现了,接着三只狼出现了,接着十只狼出现了,接着五十只狼出现了。
所有的狼都在争夺这只年青力壮的猪,为了接近这只猪互相打架。它们都向猪冲来,有的狼用爪抓一下,有的咬猪一口。
这只可怜的猪绝望地惨叫了。这种惨叫使森林中最深僻遥远处的狼都被唤醒了。
周围三里以内的狼都跑来了。这三套马车被一大群狼追赶着。
当这种时候,就需要有一个非常能干的驭者。这三匹马对于狼本来就有本能的恐怖心,现在被这群狼追赶时,它们变得疯狂了。
中间那匹小步跑的马,现在奔驰前进了。左边和右边的两匹马,原来是奔驰前进的,现在却惊慌狂奔了。
向狼开火时,猎人们是随意开枪,不需要瞄准。这时,那一只猪在惊嚎,三匹马在嘶鸣,一群狼在嗥叫;此时,还有连续的枪声。三匹马、猎人们、猪和群狼共同表现的那种急剧猛烈的行动,简直象一阵旋风。四周雪片纷纷,空中寒风阵阵。枪弹飞射,闪闪发光。枪声大作,有如霹雳。
不管三匹马是怎样狂乱暴躁,只要驭者能控制住它们,那就是胜利大吉,满载而归。
但是,假如他不能控制住它们,假如那三套马车,撞上障碍物,或者那三套马车翻了车,那就一切完蛋了!
明天、后天、或一星期之后,车子的残片碎块,猎枪的枪管,马的骸骨,以及打猎人和驭者的粗大骨头,都会被人们找到。
如果不是以思想性和艺术性,而是以读者的多寡来评定作家的高低,我敢断定,亚历山大·仲马一定会成为第一流的作家。这位法国作家(1802—1870)一生著作丰富。初期所写《亨利第三和他的宫廷》、《安东尼》等剧本使他红极一时,促进了法国浪漫主义戏剧的兴起。以后主要写作长篇历史小说,《三个火枪手》、《基度山伯爵》不仅倾倒当时的读者,至今仍有巨大魅力。他的小说大多情节曲折,场面惊险。这篇散文虽篇幅短小,读起来却使人惊心动魄,措人与群狼搏斗的残酷场面如现眼前。读者由此可窥大仲马创作风格一斑。
(陆炳熊译 冯瑜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