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捞“油水”捞成“土专家”

——记“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祥根

2023年08月12日

张 琪 杨乾坤

要说他土,也真土到家了:学未上过一天,大字识不了几个,几十年呆在西北国棉三厂的一隅,压根儿与“时髦”无缘。

要说他不土,也真是“时髦”得可以,年已半百,居然也拿起笔来搞设计,而且成了功。于是,人们送他个雅号:“土专家”。

他这位“土专家”之所以成名,大抵源于捞“油水”一一这“油水”便是旧皮件。

在纺织厂,梭织布机上有个重要部件,就是这皮件,织机每分钟打梭一百八十多次,靠的就是它。皮件频频承受冲击,最易损坏,所以一个国棉三厂,年损坏皮件即达两万多。

损坏的旧皮件,大抵都进了垃圾车。报废、消耗,这个自自然然,似不值得惊诧。

谁知他却惊诧了。心痛哟!他算了一笔帐。加法乘法一齐上,数字挺惊人。这个大“油水”,可不能“不捞”呀!

于是他带领全班同志,想方设法,尽量使废旧皮件再生。干着干着,名气也渐渐大了起来,不买一只新皮件,竟然能保证全厂的生产需要。难怪红杏出墙,兄弟厂也找上门来。修旧利废,旧作新用,既节约又实用,谁个不愿?但是这里人手有限。只好急事缓办,让人家排起了长串。

也真是,一个皮件,价值不过两元,修旧的,价值自然而更小,价值小,可工序倒不少,修好一个皮件,须经过磨、上胶、钻、铆,裁等十几道工序,劳动强度又大,干一个班下来,那些小伙子们尚且臂酸腰痛,何况他这上了岁数的人。

他担心,他着急,急中生智,手脑并用,竟设计起专用设备来。他反复摸索,反复试验,学习技术,请教内行,终于,成功接踵而至:既有模具刀具在前,又有专用设备在后,一时间,那些专用的土铣床、小型搅拌机,木铆钉机,专用钻床及多功能冲床等六种专用机器竞相问世。

洋家伙一上,工效立时提高二十倍!自1984年起,他们就节约新皮件15000多个,皮圈77000多个,为兄弟厂修复皮件30000多个,为国家节约开支76000余元。

上篇:没有了
下篇:创造者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7-04/30/04563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