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丽 刘雨生
大凡看过电视连续剧《济公》的观众,都会由衷地赞叹:游本昌是当今影视界当之无愧的明星。
游本昌饰演的那位破鞋、破帽、破袈裟的济公和尚,形神兼备,独具异彩,让人捧腹大笑之余,又回味无穷。有人说:“他把济公演活了。”更有人说:“池就是活济公。”
然而,生活中的游本昌并不是济公。
轻轻叩开游本昌家的大门,面前的游本昌衣履整洁,谈笑风生。
“自饰济公后,我似乎经常可以领受到‘佛光’的关照。”游本昌诙谐地对探访者讲述着他新近的经历。
由吉林通化返回北京的路上。一上火车列车长便认出了这位“济公”。于是,他顺利地补办好卧铺手续。是时乘客一传十,十传百,排队争睹“济公”真面目。餐车的厨师听说“济公”光临,又是格外用心地备好丰盛的晚餐。当然,如同剧中的济公,“银子总是少不得的”。
在北京打电话难,人所共知。而今游本昌向电话局要长途电话,五分钟内便可接通,那些接线员说:“是‘济公’要的。”
还有买飞机票,乘“的士”,……人们只要认出他是“济公”,就会尽可能为他提供便利。
“每当这时,我心里十分明白,人们这些盛情不是对我游本昌,而是对济公的。因为济公惩恶扬善,是大众美好理想的化身。”游本昌说得十分坦诚。
凡看过《济公》电视剧的人,无不被游本昌那高超、绝妙的演技所折服。他的表演真实、自然、松弛、出神入化。他颠着步,摇着扇,不仅把民间流传的济公形象化,而且入木三分地刻划了济公充满善与美的内心世界。游本昌的表演,得到了数以亿计观众的首肯,也得到了佛门人士的承认。连剧中那首“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哪里不平哪有我”的主题歌,亦成了传遍全国、妇孺皆唱的流行曲。人们将他视为济公,而他享受人们对济公的崇敬与爱戴,也该算无可非议。可游本昌对此深表受之有愧。
随着《济公》一剧的播放,游本昌成了鹊声海内外的大明星。他的同仁、朋友、邻居们说,游本昌还是游本昌。
现年50有余的游本昌,16岁涉足艺坛,至今三十多年。他五十年代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一九五六年进入当时正在创建的实验话剧院。
今天,人们翻看中央实验话剧院的历史。却鲜见这位昔日高材生、今日大明星的剧照。在三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游本昌只有幸两次饰演主角。一次是一九五九年在《一仆二主》中饰仆人,另一次是一九六〇年被其它剧院借去饰演《克里姆林宫钟声》中的列宁。其余都是跑龙套,演配角,出现在节目单上多是姓“本院”名“演员”。游本昌回忆说:那时自知自己的形象不宜于饰主角,所以演小角色甘心、尽力。他没有争角色的苦恼。他喜欢适合他的每一个人物,村民、士兵、店员、小臣等。
游本昌也曾做过明星梦,那是幼年在上海接触了一些电影、戏剧后。他喜欢舞台,在南京读中学时从事业余戏剧活动,在全市学生戏剧比赛中获表演一等奖。这是一九五〇年,后来他淡忘了“明星梦”,而意外降临到他身边的“济公”,使他第一次荣获了中国电视剧的表演大奖。两次获奖,时隔三十余年,这之中该有多少甜、酸、苦、辣!
“当初演济公,你料到会获得轰动性的成功吗?”游本昌连声回答:“没有,没有。但我一接到这个角色,就很喜欢,从开始就努力演好。”他终于成功了。往日他在舞台之余,涉猎京剧、绘画、音乐、评弹、豫剧等,他不敢有一刻放松自我修养,也不会轻易怠慢练功。这些如今得到了补偿。
告别“济公”已近两年了,而今游本昌对电视连续剧《济公》仍然陷在深深的遗憾中。他表示,现有的“济公”在表演上只能打七十分,若再拍续集,自信会演得更好,人物形象会离游本昌越来越远,离济公越来越近。
观众期待着《济公》的续集。对此游本昌借用剧中的最后一句台词:“来日再会”。
(题图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