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塞上集市

2023年08月12日

芦丁。

在一块平坦的黄土地上,有几间零零落落毗邻的矮矮的泥屋,还有几座镀锌铁皮搭盖的售货亭。对面,有两家象祥的镶着大玻璃窗、嵌着水刷石门面的商店,在这偏远的塞上,就算是很有些气派了。

这地方叫新桥,是靖边境内一个乡镇所在地。

上午九时后,太阳默默地升高,照在那些售货亭铁皮顶上,反射出雪亮的光,亮得刺眼。赶集的从四面八方流来,慢慢地涨起来了,那情景真是丰富万千。

有一头瘦嶙嶙的毛驴,拉着一辆架子车。一个中年汉子在旁边吆着。车上坐着婆姨和娃娃。娃娃滴溜着长长的鼻涕,那女人撕下一小片纸,使劲给他拧了一下,娃儿的鼻子顿时红润起来。后面是一个上了岁数的老妇赶车,车上盘踞着一位老汉,下了车,才知道他是个跛子。有骑自行车的,多半是青年男女,驮着筐笼,布袋,说说笑笑,无拘无束,神情很是坦然解放。有担担儿的,担的是当地手工艺品柳编。靖边一带生长沙柳、旱柳。那枝条儿软软的且柔韧,似淑女的腰肢。去皮后,嫩白嫩白的。老乡编出的那玩意,据说能出口,洋人喜欢。既喜欢,咱这穷抄地上有的是柳条。县上贸易公司三天两头来催货,验不上的,退回来,就拿到集市上处理给同胞们。

这里本来算不得一条街,人多了,买的和卖的都各自找着自己的目标和位置,自然形成了一条小街。

有卖面粉的。这里不产麦子,面粉就成了金贵物。有卖蒸馍的,装在就象高加林手里提的那种柳条篮里。集上除了那几个卖西瓜的偶然喊几声瓜甜外,其余的都默然无声地在等待。仿佛他们习惯于长久的等待。我觉得这里做生意的太老实,不象大都市里那些摊贩,不厌其烦地喊着既甜蜜又叫人腻歪的叫卖声。

一个姑娘坐在地上,面前放着大半布袋土豆。她静静地坐着,出神地望着布袋,眼里含着怯怯的羞涩。我估量了一下,那半袋土豆至多四、五十斤,问价,才五分钱一斤,也不过卖两块钱,她却要坐上大半天,还不知能不能卖掉。

集上飘香着两家小吃部。老乡们架不住肉香酒醇的诱惑,三三两两相跟着走进去。自己的女人去商店扯几尺布,再买些盐盐醋醋。留下娃儿照看驴车。男人终于醉晃晃地出来了,手里捏着几个白面馍馍,他到底没忘记娃娃和婆姨。

一堆人围住一个卖服装的。那小伙子穿着不象塞上人,醋溜一口普通话。看到围的人多,脸上大放光彩。我问那一件尼龙衫多少钱,说要十三元。就我知道的,在省城大不过卖十元,甚至七、八元一件。老实巴交的陕北老乡以为很便宜了。不大一会,那两大旅行袋尼龙衫已售一空。

我看到这里,心想:那两家小吃部和这个卖服装的小伙子,要加入殷实富有的队伍是太容易了。而那些老乡,仅凭一车西瓜,一袋面粉和一筐白馍,费力费时,却未必能碰上好运。

眼前又浮现出那个卖土豆的少女,怯怯的羞涩的眼神……

下午三点刚过,人们已套上驴车,沿着来时路,又象水流一样,四散淌回。刚才还是熙熙攘攘的集市,顿时显得空空荡荡。只有那两家小吃部和几间售货亭门窗还大开,作着招财进宝的续曲。

毕竟,塞上集市捧出了一个虽不十分繁荣丰富却是热闹的开端…

(题图 杜存武)

上篇:没有了
下篇:小雁塔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7-05/05/04570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