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新安
据有关方面统计,我省有XX万以上职工成年累月地接触尘毒等有害因素,时刻面临着职业病的威胁。但到目前为止,我省是全国唯一没有职业病防治专业机构的一个省(区)。为此,记者最近走访了西安市中心医院职业病科张基美主任。
54岁的张基美早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六十年代就读于我国职业病元老吴执中教授门下。1981年,他赴美国纽约进修职业中毒和职业癌专业。回国后,张基美继续致力职业病防治方面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有关职业病方面论文近40篇,成为我国研究职业病方面的专家之一。
张主任是个大忙人,他除了在中心医院职业病科任职以外。还在社会上兼职达10个以上,他是省、市劳动卫生职业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又是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我说明来意后,张主任就开门见山地谈了起来。
张基美告诉记者,1934年地受卫生部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研制组委托,带着一个调查组去某家中央部属企业给职工作职业病检查。当他们带着省卫生厅的介绍信和该厂职工医院联系时,厂医院一个领导竟咄咄逼人地说:“本厂职工的职业病检查不检查没关系,病人我们可以养起来!”就这样硬是把调查组“赶”了出来。张主任谈到这里,愤慨地说道:我省有个别企业的领导只顾抓利润、抓生产,对劳动卫生与职业病不闻不问,有的干脆采取要钱不要命的办法,提高有害工种的奖金。而不让职工对职业病进行检查治疗。由于省上没有职业病防治专业机构,对此也无法进行直接地干涉和约束,致使很多问题无法解决。
“你对在陕西建立‘职防’机构有什么想法?”记者问道。“具体方案我没有,不过我想,在目前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省、市合办还比较实际一点。我的想法,最好是改建医院或和某家大医院合办,利用他们的条件先搞个机构,庙有了,再招‘神’就容易了。如果达不到这些设想的话,用很少的钱改建一下市中心医院职业病科,多加几张床位,先办个研究所,也是可行的。不过,这一切能否实现,关键还在于一个‘钱’字。”说到这里,张主任笑了,周宇中却露出无可奈何的神情。
为了在陕西建立一个职业病防治研究机构,七十年代初,张主任和几个同行就开始向有关方面呼吁,并带队到外省取经,汇集外地经验,向主管领导汇报。好几任领导在听汇报后都说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每次都因多种原因落不到实处。谈到这里,张主任摇着头,苦笑了一下又说:“现在,我都觉得有点寒心。我今年50多岁了,再这样庸庸碌碌地下去,不甘心啊!真想换个环境好好干几年”。
“张主任是想离开陕西,离开中心医院吗?”记者忙问。曾经有过这个想法,广东等地也曾来过几次商调函。但要走,还真有点舍不得。我在陕西呆了几十年,虽然劳而无功,毕竟还是有感情的。况且去年省致府已经批准,同意在西安建一个“职防”机构,尽管资金还没落实处,但人心所向,机构问题总会解决的。
张主任接着向记者分析了我省“职防”方面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从人力方面看,陕西在西北还占着优势。甘肃虽然把西北职业病防治中心的牌子争去了,但他们还没有开展工作;我们虽然没有‘职防’专业机构。但在治疗、预防、教学等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还结合临宋搞了一些科研,中心医院职业病科在全国还有点小名气。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改善一下条件,工作就一定会跟上去的。”
临别时,张主任对记者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广大职工和科技人员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机会和种类不断增加,请社会各方面关心一下百万职工的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