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西安黄河机器制造厂在宏观上严格管理,微观上放手搞活,同车间实行利润指标递增为主的经济承包责任制,把车间变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两年多来产值增长4倍,利润翻了一番多,全员劳动生产率在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西安黄河机器制造厂是个有6000多名职工的大型企业,分设17个车间。1985年,他们改厂里的一级核算为厂、车间两级核算,在车间实行自负盈亏,利润递增等经济承包责任制,把过去考核车间的16项经济指标,压缩为产值、产量、利润、质量四大指标,分别签订合同,进行公证,一包到底,实行分级分权管理。同时,还把职工的升级、奖惩、工种变动,工资上下浮动,对外联合等六项权利也全部下放给车间。
承包经济责任制的推行,改变了以往厂长、科长团团转,车间主任无事干,工人群众等着看的局面。为了保证完成承包合同,各车间在指令性任务很少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放下大厂架子,纷纷走向社会,发挥各自优势,广罗市场信息,扩大经营门路,开拓增产路子。到年底,各车间除保质保量的完成指令性任务外,对外加工与外联就增加产值1100万元,创利润379万元,当年共实现产值2.3569亿元,利润1866万元,分别比承包前的1984年增加246.3%和149.9%,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3.8万元,创企业历史最高纪录。
1986年,这家厂在宏观上严洛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制,并把这一制度向班组和个人扩展,各项经济指标比1985年又有大幅度提高,其中产值达2.7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达40664元,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工厂积累和职工收入也都有了明显增加。
(徐国柱 董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