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高级管理人员少有声称自己是不想创新的。但他们的下属却看法相反认为顶头上司通常是阻止而不是在支持改革。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改革不仅要求变革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而首先还要改变人们的态度、行为和价值观念。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有时改革的主观努力往往会带来改革的客观阻力,这是因为会自觉不自觉地恢复那种受现存文化支持的习惯和行为。所以,如果一个新思想或新的突破不能超越现存文化的约束,它就不会产生真正的、彻底的和不断发展的变革。
一般地说,改革家不按任何教条行事。那些做出非凡变革的人也的确有以下八个方面共同特征。
1、重行动,重成果。对成果比对名誉更感兴趣。他们相信,创造出成果的人终将得到人们的承认,如果一心想着成名成家,就会做一些华而不实的事,反而难出成果,还会使人怀疑你自己的所作所为。
2、勇于负责,不谋私利。改革家通常具有整体的荣誉感,乐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找谁该对错误负责。具有“如果我出了差错,我就应该受到责备”的主人翁精神,凡事爱寻根究底愿意承担创新风险,敢向现状挑战。
3、善寻最佳策略,而不固执己见。为使切实可行方案得以实施。能放弃自认“正确主张”,策略上讲求机动灵活,完成使命却坚定不移。改革家的价值不在于他自己提出了什么建议,而在于他能够为其他人打开新的探索领域。
4、善于发掘同事的潜能和想象力。倾听别人的意见。不仅注意领会别人谈话的内容,还注意背景和弦外之音。如当一个人对另一个部门评头品足的时候,他很可能是处于关心。并真诚愿与那个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改革家的职责就要使这种潜能发挥出来。
5、善教他人领会自己的意图,尤其是对那些有权支持变革的人。改革者要能量大,热情高,头脑可清醒地意识到将会遇到的问题。
6、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决不强制推行改革,而是适时抛出方案引导和促进改革。阻力面前,决不硬干,决不充当英雄,而是力图使阻力化为助力。
7、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也有“当局者迷”的时候,善把反馈看作支持,及时克服视野上的盲区。
3、不断进取,永不知足。改革家对探索新的问题具有特殊的兴趣,他们是为对话、研究和创造随时打开大门,不是在现成答案、教条、证据和先知先觉的王国内工作,而是愿意永远处于事业的开端,为不断开创新的事业留有更大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