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红 冯瑜
是不是成功得太突然了,或者说太顺利了。1936年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苏红一下子就冲出6轮比赛,获通俗唱法专业组第一名。紧接着门庭若市,八九家中央文艺单位拥到本溪市歌舞团要人;本溪市政府给她提升两级工资,发奖金1000元,并送“三八红旗手”称号;今年4月,她又在珠海市登上了“全国听众喜爱的歌唱演员”“嘎林杯”获奖者的领奖台……这么多的荣誉,一古脑来到了这位26岁的女演员面前,她能受得了吗?她又是怎么想的?趁她随全总文工团来西安演出,我们采访了她。
“又是一年三月三,
风筝飞满天,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走回到童年。
……这首在大赛中倾倒数万观众的《三月三》,又使苏红回忆起了自己走过的艺术道路。
苏红原名刘苏红。从小就性格开朗、热情、喜欢唱歌,在本溪上学的时候,就一直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14岁上初中时考入了本溪市歌舞团,算起来她已经有12年的“乐龄”了。在这十几年中,她一边演出,一边刻苦学习声乐理论、美声、民族唱法的训练,为她以后演唱通俗歌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曾在沈阳音乐学院进修,特别是在1984年考入中央歌舞团谷建芬声乐培训班后,系统的声乐训练成为她艺术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开始抛掉一味模仿港台歌星的唱法,走上了一条演唱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的道路。
还真让她闯出来了。一首反映中学生心声的《我多想唱》风靡全国,她平均每天收到20多封热情的听众来信。孩子们说唱出了他们的心声,渴望纯净快乐的天性不被压抑,老师们说以前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这首歌感动了他们,觉得应该让孩子们全面发展。还有人寄来钱,要苏红买营养品保养身体,多替他们唱歌。苏红感动极了,一个歌唱演员,难道还有比被观众热爱更幸福的事么!
“那么多中央文艺单位来调你,你为什么要选择全总文工团呢?”我们不解。
“我更喜欢为工人唱歌。”这也许就是她的心声。她记得临来全总之前,在本溪市政府为她举办的欢送会上,副市长举杯希望她到北京后一定要努力为工人服务,为本溪争光。她到全总不到两个半月的时间,就演出了80场,几乎平均每天一场。有一次连续奔波,从北京赶到气温达38℃的长沙就中暑病倒了,负责接待的同志急得团团转,给她买来30元一盒的“安宫丸”,已经买好票等在剧场的几千名观众表示,即使能见上一面也是好的……长沙人民的真情实意使她流下了眼泪,“一定不能让观众失望。”她硬是撑着进行了演出。现在她录制的磁带《我多想唱》、《三月三》、《千个太阳》发行已近百万。
“我是第一次来西安演出,西安的观众很文明,那么大的体育馆,却是那么安静。…”“哎!对了,你们写写我们团的同志们吧!是大家的帮助和关心,我才能取得艺术上的一点小小成就。我一到团里,就分到了这里最好的一间房子,同志们还把我的一些生活琐事都包下来,让我有更多的精力去钻研、演出,至于我个人,有什么好写的呢?”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又听到了她那深情的歌曲:
“天地间走来小小的我”,
噢,小小的我,
别问我姓什么叫什么。
苏红近照 柳青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