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琴
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上,在陕西方言喜剧小品《产房门前》里,那个一心盼望生贵子,而得了个“男娃”的卖凉粉汉子,维妙维肖的演技,至今令人叹绝,他就是西安话剧院演员队队长郭达。
听说郭达要赴山西,参加由中国、加拿大、法国三国合拍的大型电影《白求恩》的拍摄,我急匆匆赶到他家采访。
郭达正在收拾行装,我说明来意,他爽快地说道:“这次参加电影白求恩的拍摄,我扮演翻译钱医生一角。由于这部影片是英文片并且是同期录音,所以对翻译这个角色的英文程度要求较高,我很喜欢英语,曾自学英语8年,有一定的基础,经过测试,决定由我来扮演这个角色。”
我向郭达表示祝贺后,接着问:“请你谈谈你的艺术成长道路吧!”
“我是一个烈士子弟,还未出生时,父亲就因长期革命积劳成疾病逝了。我从小喜欢文艺,对父亲留给我的唯一遗产一把小提琴,爱不释手。母亲乐观,豁达而又幽默,我现在喜爱喜剧,恐怕多少有点儿遗传吧。文革时期,母亲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关进牛棚长达5年,我也因此受到牵连,所以多次报考专业剧团,都因家庭问题而被拒之门外。16岁中学毕业后,我去安康修铁路,19岁分配到西安市文化局当一名普通干部。74年我被推荐到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深造,三年后毕业分配到西安话剧院成了一名话剧演员……”
郭达从事表演艺术已经13个春秋了,他戏路宽,曾在近30个话剧中担任过不同的角色。不论演工人、农民、干部和战士,不论是古典剧还是外国剧,他都能较好地把握住人物个性,多次在省市汇演中获得个人表演奖。近几年,他多次应邀参加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工作,可他并不满足地说:“艺术上永无顶点,我现在还有许多方面很欠缺,只有不懈地追求和探索,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郭达,这个三秦大地哺育出来的喜剧演员,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