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苏维杰在花尽了父亲留下的一万元之后,开始东拼西凑地借钱。10年间,他先后向岳母、妻弟等借款达9万多元。也亏得岳母等亲朋卓识远见,在借款合同上限定,“这笔钱只准用于科研”,且答应“若科研失败,不再索要”,才使得甘石创愈散没有间断地搞了下来。当甘石创愈散送到陕西省药物检验所时,苏维杰已内外交困,真是有点过不下去了。幸亏一位明友雪中送炭,资助给他1000元,药检所也答应暂不收费,他才得以度过难关。
金敏真是个眼科大夫。这个从北京来陕西插队的女知识青年,写得一手好字,研究所需的卡片资料,大都是她抄录出来的。一篇有关甘石创愈散的论文,苏维杰前后改了8遍,丈夫每改一次,她就给重抄一遍。
多年来,他们一吃过晚饭就开始做试验已成了规律,一般到深夜两点才能就寝。不知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多少个欢快纷忙的假日,他们都是这样度过的。苍天不负苦心人,经过西安市6所医院513例患者临床验证,1986年8月4日,甘石创愈散顺利地通过了陕西省鉴定专家委员会鉴定。专家委员会给予它以高度评价,并“建议批量生产”。
成功了,他们终于成功了!但是对苏维杰金敏真夫妇来说,他们还在继续还那给人民“许下的愿”。现在,他们又就位在一个新的起点,勇敢地投身到电子关节保健器和另外几种新药的研制中去。当然,这次研制的条件比上一欢好得多了,但,道路也并不平坦。 本报记者周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