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农场职工刘美荣,三年前承包了35亩荒地后,辛勤劳作,在那片荒草地上建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家庭葡萄园,获得显著经济效益。三年来,她上缴、还贷、得利各一万余元,被人们称为“果园巧妇刘三万!”
刘美荣是1965年进场的老知青。84年农场兴办职工承包种地时,有的职工只想包好地,还有的抱着包得越少越好的态度。刘美荣的看法却与众不同,她认为:“人懒地长草,人勤地聚宝”,主动承包了农场多年来只种牧草的“编外地”。
在承包过程中,美荣以大局为重,理解场方困难,信守承包合同。承包头一年平整土地、购买树苗等需要6千多元,她自筹资金5千元,仅向场里贷款1500元。而当年就用果粮间作物的收入归还了全部贷款。三年来,她投资数千元搞基本建设,在承包地里建起了一座红砖房,搭起了萄葡架,使这片地酷似一个葡萄新村。她吃苦好学肯钻研,利用幼树到挂果期间的时间差,树上和树下的空间相结合,既种葡萄,又种小麦,又育苹果苗,还种花生、西瓜等。今年,她务葡萄可收入一万余元,小麦收入了一千余元,育苹果苗收入了二千余元,花生、西瓜,豇豆等收入三千多
本报通讯员陈国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