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尘
美容在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汉魏时,妇女已开始讲究美容,服饰也渐趋精巧。唐代妇女的妆扮更为盛行。有关女子的容貌妆饰,在唐宋诗词中有许多生动的描绘。常见的词牌,涉及美容的就有好几十个。
“八宝妆”、“百宝妆”、“西子妆”、“醉红妆”等词牌名称,反映出古代众多的化妆样式。据《北梦琐言》和《新五代史·王衍传》所记,五代前蜀主王衍曾命宫人戴莲花冠,穿道士服,两颊施以胭脂,名日“醉妆”,国人竟相仿效,一时风行。王衍还以“醉妆”,为调名写过长短句。
画眉和点唇是古代妇女化妆的重要内容,这在词牌名中可见一斑。《佩文韵府》引《海录碎事》说,唐玄宗曾命画工作《十眉图》,谓之横云、却月、涵烟、垂珠、小山、倒晕等。常见的词牌中,就有“眉妩”、“画娥眉”、“眉峰碧”、“晕眉山”、“秋波媚”、“一痕眉碧”等。
点唇,就是给嘴唇涂上绛红色的胭脂。“点绛唇”这个词牌名,出自南朝梁江淹“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的诗句。因为古人以樱桃小口为时尚,这个词牌故又名“点樱桃”。
《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天宝年间,有著名歌妓念奴,姿容妖丽,眼色媚人,未尝一日离帝左右。“念奴娇”的词牌,就取意于念奴浓妆淡抹,眉目传神的娇态。
古代妇女也很讲究发型美。如汉代的妇女崇尚挽髻。魏晋时,上层流行名为“蔽髻”的假髻,髻上镶有金翠首饰。民间除了仿效假髻外,还模仿西域的民俗,将头发挽成单鬟或双鬟,高耸于发顶。到了唐代,髻鬟更是花样繁多。《云阳杂编》称,唐宣宗时,女蛮国来进贡,其国人皆高髻金冠,缨络被体,是为菩萨蛮(亦作鬓)队。唐代妇女的髻鬟上,还用金玉簪钗、犀角梳篦等作为装饰。五代时,在髻鬟上插以花朵,为宋初花冠的流行开了先路。宋代承晚唐五代遗风,仍以高髻为尚,并用金银珠翠制成各种花鸟凤蝶形状的簪钗梳篦,插于发髻之上。词牌中的“真珠髻”、“皂罗特髻”、“金蕉鬟”、“美人鬟”、“菩萨蛮”、“鬓边华”、“玉珥坠金环”、“苏幕遮”等均与这些古代发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