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考甲
现在时兴赞助,这是商品经济稍有发展后,自然而然地产生的现象。赞助者和被赞助者,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既如此,这赞助一事,为什么遭人议论呢?原来它在经典著作中找不到依据。马列著作中没有,四书五经中也没有。名不正则言不顺,可见人们有权利视之为异端。如果我们能找到了若干理论依据,在大学里建立一项专门课程,赞助学;或者,现在公共关系学很流行,把它作为公关学中的一个分支,自亦不妨。这一来,名正言顺,不是也就把人们的嘴巴塞住了吗?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天天留心,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有一天,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忽然福至心灵,感觉到受了一点启发,怕灵感跑了,赶快翻阅原本《红楼梦》,果然就给我找到了经典依据。
且说《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探春她们起了诗社,也即是文学团体,却去找了根本和诗、书不拾界的凤姐儿,请她当监社御史,还给她戴了一通高帽子,什么“铁面无私”啦!还有什么“监察着我们里头有偷安怠惰的,该怎么罚他就是了。”冠冕堂皇,煞有介事,教我们不明就里的人看起来,好象这诗社里,如果没有监社御史,诗社风气,简直就会象少了纪律检查组织的监督一样糟糕。倒是凤姐儿快人快语,一语道破其中奥妙:
那里是请我当“监察御史”(按,这是风姐儿叫错了,把“社”字听成“察”字了)?分明叫了我去做个进钱的“铜商”罢咧。你们弄什么社,必是要轮流着做东道儿;你们的钱不够花,想出这个法子来勾了我去,好和我要钱。
清代还不大算古,不过再古的例子也没有找到,敬请听赞助学课的诸君包涵。不过重要的是这个古例找得很典型。凤姐儿有权也就有了钱,原来是探春她们变着法子请她赞助,高雅的诗社不免沾着点儿铜商气,好在有了“监社御史”这个好听的名头,铜商气也就遮盖过去了。所以这赞助的问题,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的。探春她们没有权也就没有钱,可怜巴巴的,几夜不睡觉才想出了这个创立赞助学的主意,造福后人,实在不该再议论她们的是非了。
不过,翻遍了《红楼梦》,探春她们办的诗社,虽然从凤姐儿那里弄了点钱,却并没有写过一首为凤姐儿树碑立传的诗作。这大约是那时候商品经济还不够发达,而古人也就难免不如今人的地方了。
所以这赞助学,从古到今,还是颇有些发展的,这就更证明了创立这门学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