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将源源从
这里走向世界
来到神木,一片繁忙的建设景象。
汽车好不容易走出坑坑洼洼的沙漠公路,一条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一下子跳到我们面前,顿时使人心情爽朗,司机不停地“啧啧”:“真是一条好路。”这就是榆林到神木的二级公路。
煤矿建设,最主要的是路。神府煤田建设者们根据国务院“国家修路、群众采煤”的方案,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用铁路和公路把整个煤田连成一片。乌兰木伦河中,十几个水泥桥墩一字排开,雄纠纠立在那里,北线177公里的包(头)神(木)铁路将从这里通过。这条铁路去年6月动工,仅一年多时间,已开始全线铺轨,到明年10月便可建成通车,那时每年将有1000万吨的煤炭从这里运出。东线全长270公里的神(木)朔(县)线今年也已部分开工,铁道部第17工程局已马嘶人叫进驻工地,预计1992年通车时每年将有3000万吨煤通过它直抵秦皇岛煤炭专用码头。随着隆隆的开山炮声,包——神——府二级干线公路也在慢慢地现出雏型。
神木,这个塞上小县城,如今也是土木大兴,从正在拆除的脚手架中露出一座座大楼的身躯,煤田的各种管理机构将在这里建立。在省神府煤田开发经营公司的办公室里,副总经理贺穆德告诉我们,经过这几年的勘探工作,神府——东胜煤田的总体规划可行性报告已经拿出,一期工程年产煤1000万吨,二期工程结束,产量将达到3000万吨,三期工程完后,每年可提供6000—8000万吨的优质动力煤和出口商品煤。现在一期工程已开始动工,骨干矿井和各县村镇矿井已纷纷上马。水源,电厂施工进展顺利,安装两台1·2万瓩发电机组的店塔电厂明年底就能发电,现在11万伏的高压输电线路已建成41公里。一个崭新的煤城已在这里崛起。
是啊,神木、府谷这块土地,过去是以其贫穷而出名的,而现在这种贫穷正在明显起着变化,神木县大柳塔乡党委书记杨自力高兴地告诉我们,全乡2740个劳力几乎都投入神府的开发、办矿、修铁路、修公路,祖祖辈辈在贫脊的沙土上搞吃的的传统正逐渐让位于崭新的事业。搞得比较好的石圪台村第二村民小组,村民们都住上了楼板房,几乎家家都有了电视机。乡里原来只有两家商店,现在服装店、旅社、冰棍厂、小卖部一个个都兴起来了,去乡里的财政收入一下子由原来的两三万元上升到19万元。
看着杨书记那眉飞色舞的介绍,我深深地感到,陕北这块曾孕育了共和国的士地,随着神府煤田的开发建设,把贫困的帽子扔到九宵云外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全文完)
本报记者 冯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