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报9月26日《大家谈》上刊登了《这位车间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一文,笔者认为问题提得好,但文中一味怪罪车间主任,却未免失之偏颇。
应该指出,文中列举的那位车间主任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批评这种不正确的思想和做法也是完全应该的。但在批评之后,我们却应该问一问,导致这位车间主任这样做的根源何在?
按照常理,下达生产指标,确实应该纵横对比,考虑到各种因素。但是有不少上级单位却常常不顾实际情况,“水涨船高”式的要求“保几增几”,一刀切式的任务“层层加码”。笔者就曾了解到这么一个情况,一个车站在客流旺季的春节运输期间,月发送旅客6300人,但当客流大幅度下降后的次月,上级下达的指标还是6300人。
下达指标,确定基数,应该讲究科学性、可行性;对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更应该严密细致、偿罚分明。否则就可能造成“快牛”挨打不讨好,“漫牛”怠惰得实惠的现象。
所以,笔者认为,对“这位车间主任”做法的分析,不能只停留在车间主任本身,还应该从车间主任的周围特别是上级机关找找原因。
(张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