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时阔
现实中常有这种现象:某人在来单位当领导混不下去了,马上被调到乙单位当领导;在乙单位屁股还没暖热(更不要说有什么显赫的“业绩”),又被调到丙单位继续当领导。对此,有人戏之曰“流动做官”。
俗言:“铁打的衙门水流的官”。看来“流动做官”自古就有。不过古代的“流动”往往并不象今天的“流动”这般自在,那时做京官的一旦被“流”放外任,即使品位不降,也会被看作是“左迁遭眨”,倒了大霉。然而,今天大部分“流动”的“官”却是因“过”得“福”。他们“领”垮了一个企业,“导”乱了一个部门,待到民怨沸腾、不好交帐之时,多亏一纸调令救了他们的“驾”,使他们既可堂而皇之地“流”到别处去做“官”,又能摆脱原单位群众的指责追究,何乐而不为呢?
实践证明,这类“流动”的“官”多了,党和人民就倒霉了。因为这些“流动”惯了的“官”们明知到哪儿也呆不长(也不打算呆长),犯不着对哪个单位负责,工作上更不可能有什么长远打算。结果,常常是今天“流”来,明天“流”走,至于工作受多大损失,他们毫不在乎。
近闻有的单位已经试行对不称职的领导干部就地免职,不再搞平行“流动做官”,此举深得民心,倘能形成一种制度,推广开来,并坚持下去,岂不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