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珍兽坑和马厩坑(上)

2023年08月12日

张文立

秦陵附近的群众曾传说过一个故事。民国十六年(1927年),岳家沟(在秦陵西外城之内)村群众在打墓时,挖出了一个陶俑。这个俑身穿长襦,脑袋后面梳着发髻,脸上、手上、身上还有颜色,象现在的人跪着一样,双膝着地,屁股在两脚的后跟上,双手平贴在大腿面上。村里人以为是一尊神像,把它供起来。四面八方的人都来烧香叩头,求神问药,很热闹了一阵子。后来,西安有个古董商人用150块现大洋把这个俑买去了。这个商人又以500个银元,把它转卖给一个上海商人。上海商人又以更高的价码把它卖给了一个外国人。这是秦陵文物疋私出口的又一个例证。最近,我们了解到,像这样的俑,在秦陵东侧更多。秦陵东南的上焦村群众说,这种陶俑,我们村里人把它叫“瓦罐婆”,因为它头后面有个泡泡。过去这个村子的人,在地里挖出不少。其实,这是个坐着的男俑。古代人都蓄长发,有的在脑后挽个发髻,像解放前北方已婚妇女的发式。所以,群众才把它认成女的,并叫“瓦罐婆”。正像当地群众把兵马俑叫“瓦瓦爷”一样,都多少沾了点神味儿。另外,这些俑是坐着的姿态。这是中国古人坐的姿势,现在日本人也是这样坐的。1985年12月,我们在上焦村东南也发现了这种陶俑,高有70多公分,手和脸都是粉红色的。它们多出土于秦陵的珍兽坑和马厩坑。

珍兽坑和马厩坑是怎么一回事呢?古代封建帝王,在都内或都城附近专门划有一片或数片地方,饲养珍禽异兽和良马,以供他们在饱食终日后游戏和宴乐。这种地区叫苑囿或厩苑。周朝时,周文王的灵囿,在西安以西四十里。里面有鹿鹿、白鸟。秦有上林苑、汉朝仍名之为上林苑。苑中没有令和尉,负责管理苑中的禽兽和宫观。负责苑囿的官员对苑中的禽兽还要登记造册哩。苑中有各种奇兽珍禽。汉代扬雄曾写了一篇有名的《上林赋》,说在上林苑中,有大雁、鹭鸶、麒麟,骆驼等鸟兽,就象现在的动物园。不过那是为皇家设的。专门饲养这些禽兽的人叫囿人。除苑囿外还有厩苑,是皇家养马的地方。汉代天子六厩,其中未央厩、承华厩皆养马万匹。这是在长安城内的。在长安城外的还有长安以西三十里的霸昌厩等。也有人管理,叫圉人。管理苑囿和厩苑的官员,相当于县令,属中央水衡和太仆的属官。这些人必须尽职尽责。

秦始皇帝为了作到“事死如事生”,在自己的陵园中也安排有苑囿和马厩。苑囿区在秦陵西外城之内,内城之外约130米之处。从目前考古探测看,它南北80米,东西25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这里有三排长方形土坑,埋着陶制的坐俑。这些坐俑高约70公分,手脸彩绘为粉红色,衣服为绿色或红色,头发在后脑绾了个臀,嘴上没有胡须,是青年男子的形像。在陶俑面前,有陶盆、陶罐等。中间有一排土坑,坑中有陶棺,棺中是兽骨。在棺的一头,还有一个陶钵,一个铜环。这种情况说明,各个瓦棺中放的是各种珍禽或珍兽,陶坐佣便是饲养它们的圉人。这是把秦咸阳宫的苑囿搬到秦陵来的写照。这便是珍兽坑。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87/10/19871029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7-10/29/04871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