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恒庆
在风高霜重,群芳尽落的清秋季节,菊花标然挺秀,傲然怒放,它香味清新,姿态幽雅,五光十色。有了菊花,这“碧云天,黄叶地”的清秋世界,便分外妖娆。
我国人民一向喜爱菊花。古往今来,多少人钦佩它,赞颂它,引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大量妙诗佳句。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特别爱菊,故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千古名句,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情。境与意会,物与心融,真是妙不可言。唐代诗人元稹赞菊是:“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妙笔生花,意境含蓄,通过这诗情画意,激起了人们对菊花的无限情思。
菊花确实是值得称颂的,它不但清新,俊秀,艳而不妖,更其有傲霜斗雪,不畏风寒的风姿傲骨。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写道:“菊花如端人,独立凌冰霜。……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他极赞菊花耐寒傲霜的刚毅品格,暗喻自己的爱国情操和坚贞气节。南宋爱国诗人,画家郑思肖在《画菊》—诗中写道:“花开不并百花红,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笔势雄奇,意境感人,充分表达了作者“终身只宋民”的爱国贞操。
提到咏菊诗,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不乏真上乘之作。如陈毅同志的《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他借菊花的傲霜性格,讴歌革命者坚贞不屈、敢于战胜任何逆境险阻的无畏胸怀,使无情之花产生了有情之意。毛泽东同志的《卜算子·重阳》词中“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名句,更是立意不凡,借菊花表现了革命队伍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