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珍兽坑和马厩坑(下)

2023年08月12日

张文立

秦陵的厩苑在秦陵前城东,这里有个村叫上焦村。厩苑便在其村之南。从现在已知情况看,厩苑南北有1500多米,已发现的马厩坑有90多座。这些马厩坑中,有陶坐俑,同珍兽坑中的坐俑相似。每一座马厩坑中,有一件陶挫俑,在其附近有一匹马的骨骼,都是面向东。有的马厩坑中,陶俑和马同在一个长方形大坑里,有的则是陶俑和马分埋在相近的两个坑中。与陶俑马同时埋下去的,还有陶盆、陶盘、陶灯、陶瓮、陶罐、铜盘、铜环、铁斧、铁刀、铁铲、铁灯等。有的陶盘里还发现有喂马的谷子和谷草。这些马都是活着埋下去的。这些出土的器物使是养马的圉人所用的生产和生活工具。这是经过周密思考的,安排得十分有趣而且得当。马要吃草,所以有铁镰刀;马要喝水,便有陶盆;马不吃夜草不肥,圉人们晚上要喂马,少不了点灯,于是有陶灯、铁灯。秦朝人的祖先是善于养马的,他们熟悉马的生活习性。在处理陪葬的冥器时,也按照生活的实际安排得一丝不苟,连一个细节也不放过。秦代人是多么的务实呀!

出土的器物上还有字,更显得当时人的认真了。这些字有“小厩”、“中厩”、“宫厩”,把各厩作了区别。这就告诉了现代人秦代宫中的养马制度和马厩的编制。又有“左厩,容八斗”,“大厩,四斗三升”。记明了这件量器是哪个厩的还明确记录着它的容量。看来,养马人及马的每日食量,也是有定量的。这些器物也为研究秦代度量衡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

秦陵珍兽坑及马厩坑中埋了多少珍兽?埋了多少活马?不得而知。但数字一定不少,已知的已90多匹马了。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秦代,马是主要的生产资料之一。这种大量以马陪葬,自然是对生产力的严重破坏。这一点,汉代元帝时的贡禹就曾说过,在陵墓中埋葬鸟兽、鳖鱼、牛马、虎豹,是不合适的。元帝采纳了这个意见,死时不用这些。

珍兽坑和马厩坑中出土的陶坐俑,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它们的体腔是用泥片堆塑后雕刻的,头和手是用模子制成草胚后,再加刻削。它们的形态大体一致,又各有特点,有的双手半握,有的双手平伸,有的双手筒在袖中,抄着手。完全是当时饲养人员的生活写照和世态的纪实。反映了雕塑家的观察力和造型艺术技巧的纯熟。头发和眉毛一丝不苟地刻划在高高的眉棱骨上,面部表情严谨恭顺,充分显示出他们的地位和身份。这些陶俑,同兵马俑一样,是一批有很高艺术水平的雕塑作品。据可靠消息,在秦陵西侧的曲尺形马厩坑中,也发现有大型的陶俑,其高度同兵马俑一样高大,形态相近,双手筒在袖中。它们可能是另一类的圉人。目前发掘未进行,还正在探索中。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仿古三题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87/11/19871126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7-11/26/04924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