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音乐之父”巴赫

2023年08月12日

栾世孝

被誉为“音乐之父”、“复调大师”、“独立和纯真的音乐艺术的创造者”巴赫,1685年出生于德国爱森那赫的一个音乐世家里。他才华横溢,勤奋好学,除歌剧之外,几乎每一种体裁形式都有他涉猎的足迹。38岁时,他的创作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写了描写基督受难的音乐剧《圣马太受难曲》和《圣约翰受难曲》,还有一首呈现给波兰国王的庄严的《b小调弥撒曲》。他一生写了300首大合唱,有的演唱起来要一个小时之久;写了200首风琴曲、前奏曲、赋格曲、清唱剧、管弦音乐协奏曲。他的音乐犹如他的性格;强烈、质朴、虔诚。

1750年,巴赫悄然去世,虽然他在莱比锡工作了27年,但当地对他的死毫无反应。他的遗体被埋葬在圣约翰墓地,被人遗忘了一百多年。他创作的乐曲搁在圣约翰教堂法衣室的柜子里,默默无闻,每当唱诗班的孩子需要纸张包野餐用的三明治时,就从柜子里撕一页巴赫的乐稿。巴赫共有二十个孩子,他死时最小的女儿只有八岁,他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靠一些好心的亲戚朋友施舍生活,可想而知,那日子是在怎样的贫困中度过的。

经过了漫长的岁月,首先认识到巴赫作品的价值和成就的人是莫扎特和贝多芬,他们被巴赫音乐的深刻性所震惊,那完美的音乐形象和无懈可击的高超技巧,使他们感叹不已,他们从巴赫的作品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贝多芬对巴赫创作上的成就曾有过一句名言:“他不应该叫‘小溪’,而应该叫‘大海’”。这是一句双关语,因为在德文中,巴赫的原意为“小溪”,而他的作品却如大海般浩瀚。巴赫的音乐后来又经过门德尔松、舒曼、李斯特等人的大力宣传和介绍,唤起了人们的兴趣,使后世认识到他那伟大的天才,于是,他的影响便逐渐遍及世界,被誉为“音乐之父”。

上篇:仿古三题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87/11/19871126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7-11/26/04924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