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鹏
华山制药厂厂长刘新丰,凭着一股改革锐气,只几年时间,就使一个昔日作坊式小厂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现代化制药企业,产值增长了4倍半,向国家上缴利税由8万猛增到58万,厂子一跃成为全地区的先进单位。
(一)
1984年前的华山制药厂吃的是“大锅饭”。工厂实现利税从未突破10万大关。刘新丰意识到:药厂的出路在于首先要实施一套科学的管理。这年夏天他带领职工在华县第一家推行起“任务保工资超产计奖金”的承包责任制,当年使产值大幅度增长。1987年初,刘新丰又大胆地从劳动制度上“动手术”,实行用工合同制,把原先的承包责任制完善为“质量否决”逐级分包制。3月份,一个车间质量降档,刘新丰决定从自己到车间每人倒扣当月工资。此举惹来不少麻烦,有人哭,有人骂,但刘新丰不动摇,他与那些想不通的职工促膝谈心,硬是从制度上有效地保障了质量,使产品优质品率从年初的25%一下子提高到8月份的40%,考核指数在全地区首推第一。
(二)
刘新丰常说:“科学管理是前导,善于竞争才能找到发展的契机。”近几年,制药行业在变化迅速的市场中接受着严峻的挑战。华山制药厂在竞争中生意却越做越兴隆。1982年5月,刘新丰从一份医药杂志上得知盐酸黄连素将被淘汰的信息。他立即抓住这一产品更新换代的契机,发动职工献计献策,筛选出三种换代方案。他带着方案往返奔波在渭南、西安的一些药检单位。经过反复论证,果断地选定了“与黄铵增效剂配五”的可行方案。随后他自兼新产品攻关组长,奋战150天,进行了200多次试验,在6家医院对200个病例开展了临床分析,终于使新一代产品在这个县城小厂试制成功了。该产品从1984年投产至今,久销不衰。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