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高山流水觅知音

——古琴曲《流水》

2023年08月12日

李凤山

古琴原称琴,因其历史久远,今人称之为古琴。它是弹拨乐器的一种,有七根丝弦,古又称七弦琴。

春秋时期,古琴演奏家俞伯牙与音乐素养很高的钟子期在汉阳江口邂逅。伯牙弹一段《高山》,深深打动了子期,他不禁发出会心的感叹“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奏《流水》,子期被那浩浩奔腾澎湃的流水情景感染,激动地赞美“洋洋乎!志在流水”。于是两人一见如故结成知音好友,并约定来年此时再度相会。翌年伯牙来此地操琴盼友时,子期却已病故,伯牙悲痛欲绝,摔琴断弦,发誓不再抚琴。从此,“伯牙抚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传为乐坛千古佳话。琴曲《高山》和《流水》原是一曲,唐以后发展成为两首独立的乐曲。

古典乐曲的代表作《流水》,是清代川派琴家张孔山加工而成的。它充分发挥了古琴滚、拂、绰、注的手法,增强了对水势的描绘,素有“七十二滚拂流水”之说。

《流水》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摹拟性的描写为辅,通过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自然界的流水的各种动态,塑造为具有生命力的、人格化的感人形象,热情地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

《流水》是多段体曲式结构,全曲共九段组成,实际为起、承、转、合四大部分。第一段是散板的引子、旋律性虽不明显,却蕴含着全曲的主题和风格。音乐空旷舒缓,把听者带进了深山峡谷的清幽境地。

二、三段是起部。音乐用同一旋律的变化重复,奏出活泼而富有生机的泛音,象是幽间小溪、松根细流,冲开顽石的阻拦,源源不断地跳跃流淌着,唱着小曲向山外奔跑。

四、五段为承部。音乐写情多于写意,旋律低回婉转,起伏跌宕,犹如“幽泉出山,风发水涌”,一泻千里,汇成江河。

转部是六、七两段。乐用用“滚、拂”技巧,固定音型与递升递降的旋律交织在一起,和“大绰”奏出不谐合音,增强了惊心动魂的紧张气氛,宛如瀑布飞流,汇成波涛滚翻的江海,揭示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性格。

八、九段为合部。变化再现了承,转部的音调,旋律更为宽广舒展,使人们的耳际又泛起了滔滔的江海的余响,令人欣然回味。最后以泛音结束全曲,诱人极目远眺,一片浩瀚汪洋,心旷神怡,领略到大自然的无限壮美。

上篇:没有了
下篇:少来点一窝蜂 “行动”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7-12/19/04964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