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改革要以转变观念为先导

——侯宗宾代省长在省总工会七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23年08月14日

这几年,我们全省久民在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改革,团结战斗,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年社会总产值预计达4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国民生产总值225.87亿元,增长9.4%,国民收入180.7亿元,增长9.3%。企业生产战胜较大的自然灾害夺得了较好收成,工业生产克服了各方面困难全面增长,乡镇企业继续保持了大发展的势头,基本建设规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外贸出口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旅游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市场商品货源比较充裕,科技、教育、文艺、体育等各项事业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省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形势严峻的一面。国民收入总额,1978年列全国第17位,1986年降到第20位,人均国民收入,1978年列第19位,1986年降到第25位,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等,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在西部九省、区中,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居第二位,但总产值、净产值和实现利税的年递增率却排在第五六位。在全国经济发展的竞争格局中,我们面临的是“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逼人形势。怎么办?从根本上说,千头万绪还是抓改革,要以改革总揽经济全局,推动经济的发展。这次会上同志们提出了新时期工会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当前工会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基本职能问题,等等。归根结底还必须用改革的观点来看待、来认识。

改革是推动一切工作的动力。但改革必须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先导。在一定意义上讲,人们思想的解放程度、观念的更新程度,直接关系到全面改革和落实十三大精神的深入程度。我们过去的改革,离不开观念更新,今后十三大精神的贯彻、改革的深入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观念更新。

观念必须更新,但观念是一个综合体,必须进行群体的更新才能奏效。不进行观念的群体更新,具体的观念还是更新不了的。按照十三大精神,我们要更新哪些观念群体呢?我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念群体,适应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科学论断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为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理论上的突破带来了观念群体上的更新,诸如树立商品经济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价值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资金观念、利息观念、开发观念、开放观念,等等。在这些观念群体中,需要着重强调以下几个观念:

一是必须树立商品经济的观念。发展商品经济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树立商品经济观念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只有从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管理制度、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实现了这个根本转变,学会运用价值规律、经济杠杆、市场机制来调节经济运行,就能打开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二是必须树立市场观念。过去在产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任务国家下、材料国家供、产品国家销、盈亏国家包、吃太平饭、便宜饭、大锅饭。现在搞商品经济,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围绕市场来进行,需要有强烈的市场观念。树立市场观念,必须实现“三个突破”:一要突破计划与市场互相排斥的观念。坚持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逐步建立起“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二要突破把计划同国家大包大揽等同起来的观念。把计划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把计划的综合平衡和经济手段的调节结合起来,自觉运用价值规律,通过激励、诱导、鞭策、疏通的功能实现计划目标,做到宏观上管住管好,微观上放开搞活。三要突破传统计划观念。计划既包括指令性计划,又包括指导性计划,还包括对市场调节部分的宏观管理。不能在计划与直接指令性计划之间划等号。

三是必须树立竞争观念。有商品生产,就必然有竞争。市场竞争所形成的优胜劣汰,是商品经济运行的一种最重要的强制力量。发展商品经济,必须把竞争机制引入各个经济领域,引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竞争到岗。不但要有市场竞争,产品竞争,而且要有技术竞争、质量竞争、人才竞争,等等。当前要特别注意把竞争引入承包,通过竞争实现“三优化”:优化承包方案,优化标的,优化经营者。要造就一大批社会主义企业家。同时提倡盈利企业承包、兼并亏损企业,通过兼并促其改组和淘汰,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发展生产,提高效益。

二,树立党政分开民主政治的观念群体,适应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党的十三大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全党的重要日程,确定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和远期、近期目标,提出了搞好政治体制改革,首先是党政分开。因此,要搞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从观念群体上来一个大的转变,主要抓好以下几个观念:

党政分开的观念。党政分开的基本含义就是党政职能分开,使党政从包揽国家行政事务中摆脱出来,真正实行政治领导,这是最有力的领导。为了实行党政分开,省委决定:省、市、县委不再设不在政府任职但却分管政府工作的专职书记、常委、和现有与政府工作职能交叉的专职书记、常委,结合换届选举,于今年4月底前撤销。省委部门内设机构中有些仍替代政府管理职能的,予以调整,一些地、市、县委机关设置的同政府机构重叠的部门,在一年之内撤销;省政府合并新成立的厅局不设党组;省级委、办、厅、局凡不垂直领导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其党组春节前撤销。目前由上级行政部门党组织垂直领导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逐步改由所在地方党委领导。各级党的纪检委从现在开始不再处理法纪案件,政纪案件的处理待政府监察机构建立健全后移交出去,集中精力管好党纪、党风。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理顺党组织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保证党的领导作用的更好发挥,保证政府更有成效地工作。

协商对话的观念。长期以来,由于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上的弊端,领导脱离群众的现象相当严重。领导机关的活动缺乏民主化、开放化和透明度,党群、干群关系有时不够正常。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和转变工作方法,改变过去那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习惯做法,积极和群众建立协商对话制度。要广开渠道,建立网络,使社会协商对话形成制度;对话内容形式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讲究实际效果;对话活动要精心组织,充分准备,保证对话质量。特别要注意在对话时要说真话、实话,不说空话、假话、套话、大话。同时要言传身教,走端行正,为群众做出表率。

法制观念。法制观念从根本上讲就是以法管理、以法治国的观念。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真正实现制度化、法律化。这就要建立和完善政治运行的法制体系,使一切国家机关、政治组织和领导干部都置于宪法和法律的约束之下,使决策、执行、监督以及人们的一切政治、经济、社会行为,都依照法律或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

转变机关职能的观念。转变机关职能就是要把各级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协调、立法、统筹、服务和监督上来,变直接管理企事业单位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变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为经济、政策和法律手段管理为主;变微观控制为宏观控制。当前,要简政放权,该下放给基层的人事、财政、业务等权,都放下去;该由下面办的事,都由下面去决定和办理,不要什么红白喜事都由党政机关来管。党政机关的任务是按照法规和政策为基层服务,并进行检查监督。

三、树立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首位的观念群体,适应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

为了促使科技、教育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同轨合辙”,给全省经济插上“两个翘膀”,即科技翅膀、人才翅膀。当前持别要增强以下四个观念:

一是增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念。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经济能不能起飞,企业有没有后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科技和教育能不能有一个大的发展。我省一方面有明显的科技优势,拥有32万多科技人员,可谓人才荟萃;另一方面这种优势向生产的转侈又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亟需加强。

二是增强人才观念。现代化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要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也要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机制,更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现实。我省人才此地积压、彼地奇缺的现象非常突出,因此,解决人才问题、关键是要鼓励人才流动。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厂长、经理,都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用才之法、容才之量、育才之职、知人善任,这样大批人才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三是增强尊师重教观念。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事业,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是第一位的战略产业大家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促进教育事业更快地发展。

四是增强智力开发观念。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把教育的战略重点放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上,放在开发智力上。

五是增强科学管理观念。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是现代社会前进的两个轮子。我们要有强烈的科学管理意识,跳出经验管理的老套子,向科学管理要效率、要质量、要人才、要成果,使我们的整个管理工作逐步适应经济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要求。

六是增强科技成果商品化的观念。要改变以行政手段进行无偿转让科技成果的做法,促进技术市场的发展和科技成果产品化,保护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和知识产权。科技工作者也要改变鄙薄经营的陈旧观念,自觉地为生产服务。

四、树立新的思想道德观念群体,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但是改革和经济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思想条件,是推动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强大动力,是使改革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既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大力面,又包括个人的文化科学修养、政治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能力、精神境界的提高和社会的精神生产、精神生活、习俗风尚的发展与改造两大范畴,是由于它具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又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工作。因此,它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就必须树立新的思想道德观念群体。这其中包括现代文明观念、新的生活方式观念、道德伦理观念、共同理想观念、男女平等和婚姻家庭观念、职业道德观念,以及新的思维方式,等等。

现代文明观念是新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基础。我们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几千年的古老文化,使我们一方面享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荣耀,一方面又饱尝了沉重的历史惰性。在社会生活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害怕变革,以稳自足,以稳为荣,盲目服从和信赖权威,缺乏突破陈旧方式的创造性,凡事以传统的尺度来衡量评判;对与自己眼前的切身利益无关的社会公共事务漠不关心,等等落后的思想行为。这不仅给我省的经济开发带来了阻力,而且也影响了我省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目前一些地方又出现了金钱至上,损公肥私,以权谋私,见利忘义,见死不救,贪图腐朽糜烂的生活方式等等丑恶现象,败坏了社会关系,影响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一定要尽快扭转。当前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十要十不要”活动:即要勤劳致富,不要见利忘义;要克己奉公,不要以权谋私;要认真负责,不要玩忽职守;要发扬风格,不要唯利是图;要团结互助,不要只顾自己,要以诚相待、不要互相戒备;要敢于竞争,不要求稳怕变;要积极进取,不要贪图安逸;要大公无私,不要损公肥私;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以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五,树立时效观念群体,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时效观念是反映现代社会特征的一个新观念,它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是信息时代对人们的普遍要求。因此,我们搞建设,办一切事情,都必须树立时效观念,它的核心就是要抢时间、讲效率、出效益。具体讲要树立以下五个观念:

时间观念。就是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益,把最佳的时间用在处理最重要的事情上。

效益观念。效率就是办事的速度、水平和质量。我们要把效率问题当作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和国家、民族昌盛的重要问题来看待,改变一切旧习,把提高效率作为我们今后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

创新观念。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没有创新观念,就不会有改革的行动。因此,树立创新观念、变革保守观念,将伴随整个改革的全过程,改革就是破旧立新。树立创新观念要做到五个敢,就是敢于积极进取,敢于竞争,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为天下先。要摒除安于现状、墨守陈规,狭隘保守、畏首畏尾、怕冒风险、四平八稳、不前不后、保官保位、但求无过的思想意识,推动改革和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求实观念。就是讲求实际,讲求实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我们要来一个观念转变:今后看一个单位的工作,评价一个领导的政绩,不是看你搞了哪些活动,而是看你有哪些实绩,为群众办了哪些实事。我们只有靠求实精神,靠脚踏实地的工作,才能把我们的事情搞上去。

艰苦创业观念。我们仍然要提倡艰苦朴素、勤俭建国、增收节支、劳动光荣、劳动致富、增产节约、量入为出、节省开支的好风尚;要反对铺张浪费,只要我们切实树立起艰苦创业的观念,就能以积极的姿态奋起拼博,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振兴陕西的宏图大愿,就能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4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8-01/21/05021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