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麟
华山不常登,玉泉院却常去。每次进玉泉院,总少不了看看那棵已生长九百余年的丑树。
丑树,长在玉泉二门内,南北顽石路的西侧,莲舫池南侧,山岳亭之下,背靠黑石,旁依石壁,上有树冠掩意,下有六形红漆木栏之护围。其根甚长,不尽收栏内,穿越小径与邻木盘缠。树高,不过三米,宽却一米多。说其宽,那是因其非正常树一样的圆,而象瓦片一样的扁。说它是树,它上无冠,旁无枝,状如怪兽、化石,边缘豁豁拉拉,表面坑坑凹凹,观轮廓,狰狞十分。突兀地发现,必丢魂失魄呢。
据寺中老道讲,此树乃宋隐士陈抟老祖所植,共计四棵,曰:无忧树。过去它长得是什么模样,难得而知,但现在寺院遍地的无忧树,却没有一棵象它那么丑!
它,为什么长得如此之丑?它是怎么变得如此之丑?我探它不出究竟。但,我却想,正因为它长得怪,长得丑,失却了同类的模样,才成了一景,才引出游人的注意,思索,才给见过它的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听说了它给人以美好的向往。
人以秀为美,物以丑为美,物丑了人赏,人丑了便要低人一等。但我由这棵丑树想到:人虽不能改变自己的丑容,人却可以改变自己的气质,气质要从思想、道德、文化修养中提取,人虽丑,但有了非凡的本领也同样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热爱。
这恐怕就是这棵丑树留给人的一首无字之诗,一曲无标题之音乐,一幅无主题的漫画,一句人生之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