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百里秦川以西的渭水河畔,镶嵌着一颗光彩熠熠的“宝石”。它,就是人们熟悉的我国大型现代化石油机械企业——宝鸡石油机械厂。
这个厂的前身,是1937年建立的陇海铁路宝鸡机厂。1953年年为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以来,它已形成了初具规模、设备配套、工种齐全的石油机械生产能力。如今,这个厂已发展为占地70万平方米,拥有7000余名职工,1270多台设备,12个分厂、25个生产车间,产品设计制造由配套向系列化发展的石油机械制造专业工厂。转产34年来,已累计向油田提供各种产品30多万吨,约占国产石油机械的20%,为我国石油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9年改革,是该厂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使这个企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企业生产规模、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队伍素质和经济效益都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在深化企业改革中,这个厂注重挖掘内部潜力,工业总产值以平均每年8.4%的速度递增,从1973年的5077万元增长到1987年的10520万元;在原材料大幅度提价的情况下,实现利税仍有较大增长,从1978年的974万元提高到1987年的1451.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从1978年的人均9462元提高到1987年的人均16000元。9年累计向油田提供技术装备17万多吨。完成总产值7亿多元,实现利税1亿多元,提供的积累是国家同期投资的2倍。
同时,这个厂在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果。9年来,累计完成大型技术改造项目42项,实现技术革新成果1235项,开发新产品118项,引进先进设备52台。引进的65 B车装钻机、地层测试器、F系列泥浆泵三个技术项目,经过消化、吸收和样品试制,已进入工业性试验。9年共获得国家、部和省级科技成果奖48项,取得了“六五”期间全国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全优奖。并获得了石油部和陕西省质量管理奖。工厂的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分别被部、省命名为文明工厂、“六好”企业和陕西省先进企业,并被国家评定为一级计量单位和全国“十佳”企业。
9年来,宝鸡石油机械厂的各项改革工作配套进行,不断深化,1985年起正式实行了厂长负责制,在领领体制上,确立了厂长的中心地位,全厂形成了以厂长为首的生产经营体系和科研技术管理体系;在定员定编基础上,对全体干部实行聘任制;在工人中,逐步实行了聘用制等;在分配制度上,逐步实行了“岗位工资”、“浮动工资”等制度。从今年起,又推行各种新的“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这样,较好地打破了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较好地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为实现工厂“七五”规划的奋斗目标,这个厂近期又提出了“全厂同心,振奋精神,励精图治,奋斗三年,建成以销售为龙头,以科研和生产为支柱,以增强企业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经营、科研、生产型的现代化工厂”的工作方针。
本报通讯员 赵士儒 谭哲
题字 桂维平 题图摄影 魏建英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