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铭
从小街拐上马路,张德民与厂长常俊福相遇了,相视一笑,算是打了招呼,一同向厂区走去。
“十三大”刚刚结束,政治体制的改革已经摆到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议事日程上了。一个厂长,一个党委书记,相遇了,话题自然就扯到了如何搞好厂里的体制改革了。
张德民对老常说:“党委不设专职书记了,我来当厂长助理,给你当助手,后勤上的杂碎事我全揽了,你就领着头干吧。”
老常回首望了一眼张德民,他看到,比自己小七、八岁的党委书记微红的脸庞上漾着诚挚的微笑。
张德民不会作假,他的请求是诚恳的。
九年前,张德民从部队复员来到西安人民搪瓷厂,在部队他是搞政工的,当文书、当书记,业余时间,他还走进文学的天地,曾经发表过几篇很象回事的小说哩,一九八四年,上级却让他当副厂长,主管经营。
这时,经济改革的大潮汹涌澎湃,工厂已由单纯的生产型转向经营型。产品已经不再由国家包销,厂里自找销路。在这种变改浪潮冲击下,三十年来驰誉中外的驼骆牌搪瓷产品竟堆积如山,连办公楼的过道上都成堆成摞。当经营副厂长,不用说,这沉重的担子就压到他的肩上了。
说张德民毫不怯场那是“为贤者讳”。自己多年搞的是政治工作,马上接手搞这个棘手的经营业务,能行吗?
可是,张德民没有向上级表示任何异议,“自己是个共产党员,能说我不干吗?”
他横下一条心,千!干好这个经营副厂长,让驼骆牌搪瓷重新占据自己暂时失落的市场,那些日子,他带上业务人员日夜奔波,找百货公司恳谈,疏通产品渠道;召开用户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接着又相继建立了多处自己的销售网点,……经过数月的努力,堵塞的道路畅通了。一度失意的驼骆又骄傲地跨过商店的柜台,走进千家万户……
张德民并未就此而“乐不思蜀”,他知道,经济改革会愈来愈深入,摆在一个经营副厂长面前的难题还多着呢。捅开被堵塞的“下水道”容易,肯下力气就行,而要重新铺设开拓前面的路就不是光靠力气能办到的了。你得懂经营,懂管理,善于当家理财,这里面学问深着哩!得从头学起,于是,他报名参加了全国刊授大学,抱回一大摞课本,白天在厂里忙一天,晚上回到家,四十几岁的老子比他正在上学的十几岁的孩子还用功。
一九八六年,骆驼牌搪瓷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研制的新产品也不断冲进市场,以其新颖娇艳令顾客眼花缭乱,作为主管经营副厂长的他是为此付出了心血的。
然而,上级的一道指令,张德民人生的键盘又弹出变奏的音符。
大,中企业厂长不能兼书记,原来由厂长兼任的党委书记必须换成专职。
张德民又回到党委,坐到了党委书记的位置上。
有人跟他开玩笑:“你是在跳迪斯科哩!跳来跳去,哪个地方不重要你就跳到哪。现在党委书记权不大了,你又当开书记了。”
张德民说:“干啥都行。总得干点事!”
话虽这么说,他心里也确实闪过一丝惋惜之情。这几年,点灯熬油,啃了那么多书本,眼看文凭到手了,职称也可以评上了,又要重操旧业,岂不是“可怜无补费精神”了么?
这种惋惜只是短暂的瞬间,张德民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自己是共产党员,不能为自己患得患失。
张德民有清醒的改革意识,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作为党委书记,一定要保障厂长在企业的中心位置,他不仅在大小会议上反复宣讲这个原则,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处处为厂长分忧解难。事无大小,凡是他认为有可能影响厂长决策意志的,都由他妥善的“私了”。他的原则是:保护厂长的改革锋芒。
常俊福深有感触地说:“张德民是个好书记!”
由于书记、厂长配合默契,搪瓷厂的改革搞得有声有色,企业被评为省级先进,常俊福被评为轻工部劳模。
一九八八年元旦刚过,常俊福在全体干部大会上宣布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决定:
“任命张德民为第一副厂长,兼党委书记。”
短短的五年时光,张德民的职务几番变动 该怎样理解他的胸怀呢?
我和张德民进行了一番交谈。
“你不认为这次变动是降了吗?”我问。
他回答得也很轻松:“老想着自己当官,就会老想着升降。都是党的工作,干啥不一样,论什么升降。”
“有没有失落感?”
他轻轻地摇摇头:“失落了什么呢?”政治体制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更新。党委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所以,党委书记不是党的化身。要认识到,厂长的领导也是党的领导,因为他执行的也是党的方针政策。
“过去党委什么都管,以党代政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以政代党,你陷入事务圈子里了,怎么能统揽全局,实行监督呢?党委只有超脱些才能搞好监督。”
张德民到底是搞过文学的,谈话结束时,他讲了个生动的比喻:
“搞企业就象骑自行车。你掌把,我坐在你身后咱就一同前进了。如果你握一个车把,我握一个车把,这车非拐沟里去不可。”
我忽然想到了雄健的秦川牛:套上车辕,它默默地拉车,搭上梨铧,它默默地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