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宣强
去年春上,紫阳人传出这样的歌:“今天工业三条龙,明天变成三条虫。”当地人都清楚:指的是在该县三家企业的三位领导,其名都占了一个“龙”字。
县农机厂的张玉龙
——三龙之一。
这张玉龙,上海人,搞过金融,五二年支援大西北来的,如今已年届六十。他在五十九岁时当上了农机厂厂长,厂子奄奄待毙,民意拥戴他挑这个担子。别看只是个九十多人的小厂,人事组合却十分复杂,都是当地入,瓜葛理不清,亲朋好友、街坊邻舍。厂子是全民所有制,“铁饭碗”,吃国家的,互相关照,彼此彼此。至于产品无销路,生产上不去和亏损什么的,关谁痛痒?张厂长一上任,偏从这里开刀,换掉不适应岗位的大小头目,让有经济头脑有管理才能的人上去。又对工人来一次大整编。车间合并,机器编号,工人也编号。上班铃一响,对号入座。这一来,有十八人成了“富余人员”。一块巨石投入了水潭,厂子不平静了!那个“龙变虫”歌的出现,也就是这个时候的事儿。
张厂长动真格的了。
党政分开,实行厂长负责制。同时又来个“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厂内各车间班组,又分层施行承包责任制,以质计件,按件计酬。跟铁打交道的人,不再端“铁饭碗”。
这个厂,以生产铁锅为主,就说铁锅吧,是家家少不了的东西,照说市场广阔。可在前些年却积压卖不掉。原因么,一是产品质量低,二是厂长只管出产品不理经营销售。第一个原因一眼可知,第二个原因却不是那么容易弄清的,不具备一定的经济头脑就会迷糊。张厂长针对这两点,来了个“两手抓”。一抓质量,要把拳头攥紧举高,让人注目,要拿到产品质量合格证书,(投产十九年了还没有一张合格证书呢)还要参加省上的评比,拿名次。于是,他同质检员一道下到车间,严把产品质量关,对于“厚薄均匀,色泽一致,锅内外平整光滑,锅边平齐”一类质量要求,一样不合格就不准出车间。二抓产品经营销售。这可是铲除旧路子的变革!有史以来厂家谁事经营,都是把货倾给供销部门,让他们处置去。他们说不行啦要不了啦,你又怎么样!他们来个产销直接见面,加入市场竞争。派灵醒人出去跑推销。送货上门还包路途损耗,开了供应会又开订货会,仅订货会上,就预订了各种规格的铁锅九万多口。这数字,比八七年的生产指标还超出二万多口呢。
1987年的农机厂,象一个挣脱了沉疴的汉子,很快展示出了青春活力。对照一下它的昨天,你能不为之一振并肃然起敬么!
我望着墙壁出神,正好看到玻璃框里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心中还记挂着几件事呢。例如:在整编过程中被“编”掉的那十八名“富余人员”的情形怎么样呢?
“广开门路,开发第三产业。”张厂长说,“厂里为他们提供条件,或在厂办的招待所当服务员,或在厂外办修理门市部,隶属关系不变,还给厂里作贡献呢。”
“工人的工资情况呢?”
“人均104元,最高可拿到124元,比八六年增长了33%。”
“还有人说‘龙变虫’那类话吗?”我又问。
张厂长笑笑不作回答。
在改革大潮叠涌的今天,真正的龙是不会变成虫的,而且永远是年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