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炒鱿鱼”

——蛇口工业区用工用干制度一瞥

2023年08月14日

张惠斌

“炒鱿鱼”是广东地方语言,意即老板(或中方领导)解雇和辞退工人、干部(俗称辞退打工仔)。后来此话又添了新内容,即工人、干部如认为老板不力,缺乏肚量、才干等等,也可以辞职不干另寻新职,这叫打工仔炒老板。

蛇口工业区规定,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可由老板炒职工。一、不遵守厂规厂纪,上下班迟到早退,上班时消极怠工,不服从分,配等。二、能力差、工作效率低,经教育和培训仍无法胜任工作等,上两类炒鱿鱼真有其事,并非纸上谈兵。三,企业生产任务不足,订单减少,如去年,集装箱厂因国际航运业不景气,集装箱卖不动,厂里一百多干部、工人被炒。去年十月份,华美钢厂又因生产任务不足,炒出几十人。在被炒的“鱿鱼”中,不仅有临时工、合同工,也有全民所有制工人和干部,有的工程师也居然被炒了。

被炒出来的职工,属于全民工和干部编制以及进工业区工作时间在两年以上的合同工,可到工业区劳动人事中心报名待分。其余的职工就只好返回原地了。待分时间最长两年,两年后仍未找到新的工作,就只有当居民的份了。现在,工业区平均每月有待分人员五十名左右。

允许企业、单位真的“炒鱿鱼”利多弊少。由于被炒后符合条件者每月仅能拿到四十五元生活费,所以在职的大多数职工生产、工作热情较高。不仅如此,为了预防万一,他们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上图书馆、上夜校,或学英语、财会,或学电脑、中文、管理、裁缝……以求一专多能,增强自己的竞争、生存和再就业能力。上夜校大多是他们自掏腰包!“炒鱿鱼”大多是合理的,但也偶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例如,有的女工尚在哺乳期便被炒了出来,对此工业区工会和劳动人事处将竭力站在工人立场上与老板(或中方领导)交涉,直到解决为止。

蛇口人渴求知识主要是为了提高自我,同时也在为“炒老板”打基础。老板(包括中方领导)能力强、会用人,善于发挥每个人的专长和积极性,注意为打工仔谋利益,打工仔们便会安心工作,不见异思迁。相反,打工仔们就会随时跳槽(即调到另一个单位)。工业区职工在一两年间调换一个单位已非新鲜事。这种允许“炒老板”的做法,对老板也是一种制约。这种制约对蛇口工业区的发展带来效益。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阳春时节话“踏青”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88/3/19880331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8-03/31/05133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