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生
阳春三月,古城一派春意,当我得知刘老与各届人士祭扫黄陵并举办“刘鸿雁书法作品展”返回西安后,我兴冲冲地拜#了近年来以创新泼墨技艺而闻名中外的军队离休老干部、著名书法家刘鸿雁同志。
年近六旬的刘鸿雁,热情、开朗、豪放,几十年的军旅生活,使他走路言谈不失军人风度。
他是大连金县人,14岁就投身于革命,一生戎马倥偬。8年前他从师职岗泣上离职休养后,不甘寂寞,专心致志于书法艺术的创作道路,他凭着自己早年的一点功底,勤学苦练,博采众家之长,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独创的“泼墨龙”轰动了整个书法界,近几年,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四次个人书展,并且参加过十几次兰州军区以及陕西省和西安市等地举办的书画展和书法比赛,多次获得优秀奖和一等奖,他的作品随出国访问团先后流入日本、加拿大、美国、法国、秘鲁、非律宾、港澳等地,引起中外人士的注目。
在采访中,刘鸿雁就他的“泼墨龙”给笔者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前几年,兰州军区举办书法作品比赛。他将自己的作品“泼墨龙”首次推出,可是评委们为是“画”出来的,还是“写”出来的问题发生了较大的争论。要说“写”的吧,显然不象:龙头上口、眼、角须像生动,昂首向天,气势磅礴,犹如一条腾空而起的出水蛟龙。要说“画”的吧,龙字下部却笔锋有力,咋一看如行云流水、细揣摩则骨棱内蕴,雄健遒劲,粗犷奔放,争论不下,评委们不得不将刘鸿雁请来做现场表演。他要来一个饭碗,把墨汁倒入碗中,只见他一手端着墨碗,一手握着三支大小不等的毛笔,半跪在纸的左侧,围观表演的人尚未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就势把手中饱蘸墨汁的笔向纸的上方“泼”去,接着游龙飞笔,一气呵成形象神似的“龙”字。由此刘鸿雁以独创泼墨技艺而获得大赛一等奖,并博得“长安一条龙”雅号,刘鸿雁摆着手说:这雅号太大了,如要叫就叫“长乐龙”或“刘墨龙”吧。从此“长乐龙”就传开了。
在讲到十年练一“剑”时,刘鸿雁说:他书写剑字,是出于对军人职业和军旅生活的无限眷恋而写的。当年他是骑兵,刀剑是手中的武器,他要用手中的墨笔来表现中国军人威武形像和大无畏气概。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西安观赏秦兵马佣出土的一把古剑,启迪了他艺术创作的灵感,经过反复琢磨,用了十个春秋,练就了一个笔锋刚力,朴拙大方,形似古剑的“剑”字。特别是剑的最后一笔,屏息运气一笔呵成,党这一笔得用一分多钟,每次写完都是大汗淋漓。行家们评价刘鸿雁这两个神形兼备、独具风格的字时说:“龙”意大于功、而“剑”则是功大于意,也正是这“力透纸背”的一笔,充分显示了刘鸿雁书法艺术的深厚功力和强具创新,自成一派的风格。
在结束采访时,我对刘鸿雁同志壮心不已的精神所感动,也为他坚韧不拔的毅力所激励,我衷心地祝愿刘鸿雁同志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书法作品,为继承发扬我国书法艺术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