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铁骑突出刀枪鸣

——琵琶古曲《十面埋伏》

2023年08月15日

李凤山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它以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公元前202年汉刘邦在垓下大战楚项羽的情景。

《十面埋伏》共由十三小段组成,每段均有一提示性小标题。乐曲由不同音乐材料布局联缀,并用作曲技法使乐曲在音乐发展之中具有内在的联系,从音乐结构来看,全曲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列营、吹打、点将、排队、走队五段。乐曲开始琵琶在高音区强有力地凑出浑厚响亮的战鼓声和用轮指发出高亢悲壮的号角声,宛如一幅有声的画卷,将史诗般的战争场面铺陈在观众面前。接着用古战争中典型音响军鼓、号角、炮声、马蹄声等,紧张有序地展现了战前的准备过程和肃穆的演阵情况,表现了汉军旺盛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第二部分是全曲的重点段落,有埋伏、鸡吗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段。琵琶充分发挥特有的煞弦、绞弦、拼双弦等技巧,结合丰富多变的节奏音型和递升递降、跌宕起伏的旋律,层次分明,逼真形象地再现了气势磅礴的大战场景。“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历历如闻,听者犹如亲临其境;九里山大战的呐喊声,好似“雄军百万,铁骑纵横,呼号震天,如雷如霆,”达到全曲高潮。其间更为巧妙的是在浩大的声势之中,突出用轮指模仿“箫声”轻轻奏出凄婉的音调,使人们想起了当年刘邦的谋士张良想出的主意,在黑夜之中对着楚军的营房用箫吹起了“楚歌”。“四面楚歌”勾起楚军思乡情绪,涣散了他们的斗志。这一重要之笔,起到了点题作用,完成了刘邦军事上的十面埋伏,政治上的攻心战术,一举全歼楚军,建立了西汉王朝。

第三部分包括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五段。乐音慢起渐快和马蹄音调,表现了项王及随从突围惊逃之状,接着用一段悲歌,刻划了项羽这位失败的英雄自刎前复杂的心情,最后象征性地在最低音弦上轻轻地“压”奏之后,四弦一“划”急接“伏”,音乐戛然而止,了终全曲。听来慷慨悲凉,独具风骨,壮士为之泣,懦夫为之振,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其后三段今人多不再演奏,以显示结构精练集中,突出楚汉战争的主题。

上篇:壮心犹存“龙”与“剑”
下篇:今日“老井”村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88/5/19880514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8-05/14/05406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