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风
今人说起风筝,多指细竹扎架,薄纸糊面,系以长线,利用风力升于空中的玩具。它一称纸鸢、风鸢、鹞子,“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称风筝。”本起源于中国,迄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
另外,我国古代还有一种金属风筝,是用金属片制成,悬挂于屋檐下,风起相撞而发声,故也名风筝。它一称铁马、风铁、风琴,俗称风马儿,历史典籍中常可见其名。如唐代李白《登瓦宫阁》诗:“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元稹《连昌宫词》诗:“尘埋粉壁旧花钿,鸟啄风筝醉珠玉。”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杂剧:“莫不是铁马儿檐前骤风?”这里的,“风筝”、“铁马儿”并非今人所说的风筝,而是指挂在屋檐下的金属片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