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宗
渭河河道本是黄河故道,这是地质工作者经过系统考察、研究所揭示的巨大山水变迁。
新第三纪时(距今24.6—5.1百万年),黄河本是逆现今甘肃洮河下游,过鸟鼠山顺现称渭河的河道戳直地向东流,形成了滔滔大河的宽阔河床。由于新生代以来,陕北间歇性波浪状不均衡拱起,西秦岭榆中至鸟鼠山发生近南北向长垣状隆起(学术上称地瘟),造成从渭河而流的古黄河,在刘家峡袭夺改道,环绕陕、甘、宁黄土高原拱起边缘薄弱地带而流,使黄河绕了一大圈,出禹门抵潼关,重于黄河故道交汇。
原来的洮河本来从梅川经漳县交于原古黄河(即现称的渭河),因鸟鼠山隆起,洮河向北西方向袭夺,逆黄河故道至刘家峡,变迁成为现今黄河的支流。
原遗留的古黄河故道——渭河,由于源远的上游水系受截切,汇水源流数量与汇水量显著减少,使若大的河床无大量供水来源,形成床体与水量不匹配。
这一巨大山水变迁,是剧烈的新构造运动造成。千百年来,人们常为突然宽绰的渭河而无长流的源头而发生谜疑;象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就有诗云:“疑问鼠山名,试为答案歧千古,长流渭河水,溯到源头只一盂”。确实“一盂”之水,何以能成滔滔大河的雄风势态?!原来现今宽大的渭河,是鸟鼠山没有隆起之前,西部众多浩长的河源水系长期侵蚀作用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