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烈的尸体腐臭味弥漫着小小的斗室。只见屋主人蒙头而卧,尸体高度腐烂,无法收拾。单位上只好花钱雇人将死者用床上的被褥和毛毯包住,装入大塑料袋里,送往火葬场……
此事发生在地处杨陵镇的某科研单位。时间:1988年5月12日。死者是个63岁的老工人,名叫安世荣,有关部门确认死因:煤气中毒。
“安师傅是个好人!”在记者采访中所接触到的干部和工人,对死者的评价几乎是众口一词。安世荣是1956年入党的,30年来,他驼着背,跛着脚,默默地为大家服务,不管是在理发室,收发室、招待所还是开水锅炉房,他样样工作都干得出色。从1982年以来,安世荣连年被院里评为先进工作者,还受到过上级的嘉奖。1983年全院只有3个晋级奖励的职工,他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2月,安世荣提出要求退休,院里立即安排民工接替了锅炉房的工作。以后,再就没有人过问过他,据安师傅住处附近的职工和炊事人员讲,大年初四(2月20日)以后,再就没有见他提过水,买过饭,他的房门也没见开过。老人订的《参考消息》过去是每天必看,但他春节后的报一直在收发室保存着,无人去取。他住房里的日历,也正好撕到2月20日。同时,安世荣已有3个月领工资,3个月没过组织生活,也未引起单位上重视,以致尸体腐烂发臭还是在这里干活的民工发现的。
5月18日,安世荣所在单位为其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较为妥善地处理了安的后事。“这样以来,大家的心里才好受些。”不少职工对记者说,还有的职工要求追究有关领导应负的责任;也有一些职工说:“这事很难追究谁的责任,因为安师的脾气也实在太孤僻了。”
“‘文革’前安师傅可不是这样!”几位比较了解安世荣的职工告诉记者,过去他也好与人交往,爱说爱笑。虽然文化不算高,但古今中外啥都知道。批判
“三家村”和“海瑞罢官”那阵,他直率地讲出自己的“看法”,对公开点名批判彭德怀元帅,他的愤慨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自“文革”中受到批判与冲击后,安世荣就变成一个只知道干活的“闷葫芦”,平时几乎不和他人交往。有时别人出于关心,从他窗子外看看,他也会大动肝火:“又监视我了,我有啥问题!”多年前,安世荣曾说过要攒钱找个老伴,结束自己的单身生活。但后来听到一些风言风语后,便象怕瘟疫般地躲避女人,闭口不谈成家之事了,以致终身未娶。近年来,尽管从本单位到省上的主管上级,给安世荣的表彰接踵而来,但他本人对这些却极为冷漠,连奖品都没有兴致领,别人送去也得碰“钉子”。至今,后勤科还保存着他拒绝接收的保温瓶、电热杯等奖品。
安世荣的苦衷别人无暇过问,他自己也守口如瓶,直至无声无息地离开人世,尸体腐烂在小小的斗室之中。这一生活中的悲剧,现在已经落下了帷幕,但它却给人们的头脑里留下了一串串的思考。
本报记者 杨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