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适应职工的不同承受能力

户县通过多种渠道解决职工住房

2023年08月15日

本报讯在住房制度改革中,户县注意通过多种渠道集资建房,大大加快了城镇建房速度。近年来,全县共建职工住宅9万多平方米,为建国以来职工建房总面积的211%,使1051户搬进新居。

户县素有“银户县”之称,又以“农民画乡”誉满国内外,但长期以来由于资金缺乏,该县职工住房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该县着丰修建商品楼的时候,县总工会协同政府有关部门,在对职工年平均工资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适应各个群体的承受能力,提出了一个多渠道、多形式集资建房的办法:一是国家提供地皮,由个人投资建房;二是国家统一建房,全额出售;三是国家统一建房,补贴出售;四是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合作集资建房,前两种办法产权归己,后两种办法产权归国家或企业,住户子女有继承权,结果,采用第一、二种办法的有270户,占建房总户数的1/4;采用第三、四种办法的有781户,占建房总户数的3/4。建房总投资1329万元,职工集资878万元,占到总投资的66%,大大减轻了国家负担。

该县水泥厂党、政、工经过八次研究,修建了2900平方米住宅,平均每套投资7000元,个人集资4200元(占到总投资的60%),为27户职工解决了住房困难。县副食公司原来只有72名职工,公司早想修建住宅楼,但苦于单位小、人员少,加之资金不足,一直难于实现。后来公司投资10万元,职工集资8万元,修建了一幢1100平方米的家属楼,使26户职工喜迁新居。

(东文)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黄河机油厂 老职工营养食堂受欢迎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88/6/19880607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8-06/07/05440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