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国棉四厂干部科王发林,勤奋自学医学,成为不穿白大褂的大夫。多年来,经他治好的患者不计其数。
王发林并非科班出身,他潜心学医是从19
59年为治其母的病开始的。当时,他母亲患肾炎住进了医院,多日不见好转。他心急如焚,不禁萌发了为母亲配药的念头。
一个门外汉要这样做,岂不是异想天开!可他偏偏有一股子知难而进的劲头。于是,他找来各种医学书籍,针对母亲的病情,大胆而又精细地筛选出了十几昧药进行加工粉磨,在请教了一些大夫之后,让母亲服用,一周以后母亲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起来。他惊喜地感到:外行与内行绝非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而坚定了自学医术的信心。从此,他发愤自学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业余时间,他对《中医入门》、《频湖咏学》、《汤头歌诀》等药物学、方剂学、诊断学总要反复琢磨。
一段时间,他的做法并不能被人理解,一些人指责他“不务正业”。“好高鹜远”……无论是热嘲冷讽,还是好言相劝,他都一笑置之。1970年,王发林当了电工。他利用工余时间不但研制成功“脉冲波电针疗器”,而且以配药和针炙等方法,开始接触治疗病人。时间一长,便赢得了人们的信赖。
厂里有个同志出国执行任务,老母亲因动脉硬化引起血管性头痛,卧床不起,久治不愈。媳妇担忧,几次想给在国外的丈夫拍发电报。王发林知道后,每天班后上门就医,连续针炙了两个星期。那位老太太不但起了床,还能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
还有个青年女工,结婚6年不孕。她跑了不少医院,得不到理想的治疗,连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王发林细心寻问了病情,让她服用了两个月的中草药。一年后,她喜滋滋地抱上了“千金”。
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王发林治好了不孕患者8人,有效率达77%;治好阑尾炎病人数10例。
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家里、办公室里常有人来求医。连上班的路上也有人拦住他说病问药,他都热诚对待。平时,许多患者痊愈后,带着礼物前来谢他,都被他婉言谢绝。
(谭湘萍)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