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我们是共产党员”

——记铁一局五处六队二党小组

2023年08月15日

“班长,搭高层脚手架危险,让我去。”

“班长,倒水泥、推砂石累,让我去。”

“班长……”这是战斗在西(安)延(安)线上的铁一局五处六队二党小组的8名党员,在请求班长王学清给他们派活,原因很简单,我们是共产党员!

几年来,这些党员时刻不忘自己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班55名职工,在远离领导的情况下班自为战,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从1985年5月至1988年4月,3年时间,建桥545米,加固隧道90米,产值215.9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每年1.3万余元,质量合格率为100%,1986年、1987年他们的小组,分别被段、处、局评为先进党小组。

越是有困难党员越向前

1985年5月,二党小组所在的三班,接受了井家峁一号洛河大桥和周家沟中桥等施工任务。桥是其中最艰巨的任务,两桥全长374米,七墩四个台,最高的墩32米,挖基2225方,石方6476方,灌注混凝土5187方,工期一年。全班50多个人,第一次担任这样大的桥,又是单独施工。面对艰苦的任务,部分职工产生了畏难情绪,怎样带领全班同志完成任务,成了全小组党员考虑的首要问题,他们连续召开了两次党小组会,认真分析了困难,讨论了解决的办法,最后决定,不管困难多大,党员要始终冲在前。会后,党员个个订规划、提保证,帮助班里建立了57条管理制度。工作中,劳动力不足,党员带头顶岗连续工作,组长秦智白天上班,业余时间巡守。架子工王学信切除阑尾刚出院,伤口未愈就上了班。

1986年5月,大桥施工进入了最紧张时刻,也正是四川夏收之际,许多职工家里来信来电报,催促职工回家收种,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带头坚守岗位,党员、工点负责人刘官伯接到一份加急电报:“妻病重,火速赶回。”老刘心想:“我是共产党员,在这关键时刻能回家吗?”于是,他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寄了些钱,又奋战在工地上。在党员带动下,全班提前半月完成了井家峁一号洛河大桥和周家沟中桥的施工任务。

去年10月,督河大桥开工后,由于全队工点多,机械不够用,四号墩基坑出现了水,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赶在枯水期把墩灌注起来。党员王学清在没有抽水机的情况下,脱掉鞋袜,站在零下20多度的冰水中用桶排水。看着党员的样儿,全班同志一个个跳下水,排水的排水,挖基的挖基,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顺利地完成了挖基任务,为了抓紧时间灌注桥基和墩身,今年春节,就在千家万户阖家团圆,举杯祝福的时候,这个党小组仍带领全班职工奋战在工地上。

越是关键处党员越要把关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二党小组把工程质量看作比什么都重要,关键部位党员把关,桥墩立模型不允许有一点差错,党员王虎生把关;灌注混凝土的砂石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上的强度和抗压度,不能凑合,党员吕恩寿把关;混凝土能否捣实,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党员王学清把关,工期再紧,他们在质量上从不马虎。有次,督河大桥灌注混凝土,由于劳力不足,运输跟不上,突然,砂石不够了,这时,有民工用拖拉机送砂石来了,负责砂石质量的吕恩寿一看,砂石含土量大,有的已风化,质量不合格。他们宁可停工也不用。还有一次,安儿桥正需片砸碎石,这时,有人运送来了片砸碎石,党员王学清一看质量不合格,拒绝使用。他不辞劳苦,跑了许多地方,终于找到了合格的片石。由于党员对质量严格把关,一丝不苟,因而这个班做的工程件件质量信得过,有的还被局评为优质工程。 (吕志勤)?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88/6/19880630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8-06/30/05480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