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很会含蓄。发挥到极致,别说外国人难以理解,就是自己同胞也要费一番斟酌的。例如,口中称向东的,心下未必不是恋西,要识得个中真情,全看听话人的悟性了。
这类例子不胜枚举。拿下请柬来说,基层单位要召开一个什么会议,抑或开展一项什么活动,总要给上级领导来一张请柬,上书“敬请光临指导”云云。其实,细究起来,此中水分极大,有些是真希望“指导”的,有些则不然。笔者就听一位朋友说过,某次他们召开了一个座谈会,邀请了上级领导来参加,给果,那会反倒开得拘谨了,请的与被请的都不免尴尬,兀自失却了应有的轻松。朋友说,按他意思原本不想请的,但这无异于开一代先河,怕日后怪罪起来自己担待不起。权衡之下,便发了言称往东,实则想西的含蓄,其它的也就顾不了许多
这位明友值得同情,因为他有他的难处。然而,换一个角度讲,那做领导的恐怕也不是事事都想去“指导”一番的。且不说一个人的学识范围有限,有些事是他根本无法“指导”的;单是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故此,除了那些以发号施令为乐事的平庸之辈外,大多数人想来对这种纯系客套的“指导”是没有多大兴趣的。但最终为什么去了,似乎又是太“含蓄”了的结果。其一,不去怕基层单位有意见;其二,不去怕落下官僚主义的坏名声;其三……于是,谜藏捉开了,你来我往,极有章法,只不顾荒芜了岁月,贻误了国事。依我看,此举既不得人心,大家还是坦率一些,拆穿了为好。这样,两下怡然,岂不是好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