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四大名旦”与“四小名旦”

2023年08月15日

王评

京剧史上的四大名旦与四小名旦是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诸多主客观因素契合的产物,他们以及他们的传人,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观众,而这些称号的由来,也是戏剧史上的一段佳话。

二十年代,北京的舞台上原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鼎足三分的;但不久就有荀慧生的崛起。醉心荀派艺术的观众中就有人提出“四大名旦”的口号,认为他的造诣足以和梅兰芳等三人并驾齐驱。于是1928年,刘割公主编的《戏剧月刊》发起举办以“四大名旦”为题的征文,获得观众热烈响应。1930年征文揭晓,集中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四位京剧名旦,称梅兰芳如春兰,有王者之香;程砚秋如秋菊,霜天挺秀:荀慧生如牡丹,占尽春光;尚小云如芙蓉,映日鲜红。至此,“四大名旦”的名声流传全国。四大名旦都有一些能发挥本人专长的拿手好戏,如梅兰芳的《洛神》、程砚秋的《锁麟襄》、荀慧生的《红娘》、尚小云的《福寿镜》。对四大名旦的艺术成就的高下,1931年《戏剧月刊》曾发表过观众意见的统计,结论是各有千秋,排成梅、程、荀、尚顺序。

继梅、程、荀、尚“四大名旦”之后,青年花旦演员不断涌现。为了选拔优秀人才,就有很多热心京剧的观众发起倡议,选举“四小名旦。”1986年秋,由北京《立言报》主持,专门接待各界投票,结果是:李世芳得票5800,毛世来得票5000、张君秋得票4800,宋德珠得票3600,分别当选。在四小名旦中,李世芳唱做俱佳,有“小梅兰芳”之称,毛世来深得“花旦大王”筱翠花的真传,张君秋博采众长,宋德珠则以武功及“出手”见长。

京剧形成的初期,老生最受重视。四大名旦和四小名旦出现以后,旦角的地位变得重要了,这在京剧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上篇:千名小“千金” 争演“陶兰兰”
下篇:西影新片《戴勋章的走私犯》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88/7/19880709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8-07/09/05497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