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树民
五年前,这个厂,债台高筑,债主盈门!
五年来,这个厂,在承包厂长兼党支部书记焦志学的调治下,象只养好创伤、恢复神力的雁,又鼓动双翅,昂首凌空,搏击云天
这个厂,就是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造纸厂。
“雁过拔毛。”个别手中有权者,总想从纸厂多刮一些油水;各种摊派,更难招架。稍加抵制,就会引起许多意想不到的连锁麻烦。
焦志学不是守财奴,造纸厂也不是吝啬鬼!
云阳人民素有喜爱文化活动的传统。当年延安文工团曾在镇中心大操场搭台演出歌舞、话剧,围观者堵塞道路。
后来,观看演出全托了云阳镇城隍庙戏台之福。再后来,拆了城隍庙剧台,盖起剧院。虽说戏剧和电影二者不可兼看,终究有个文化活动场所。前些年,剧院被拆作他用。连系人心的那根文化弦,“噌”地崩断了!从此,要看文艺节目,难似上青天。
焦志学望见:家乡的父老为品品秦腔滋味,叫儿孙用架子车拉上,踩着茫茫积雪,迎着嗖嗖寒风,去赶25里外的三原县“腊八会”!
焦志学望见:家乡的兄弟姐妹为看一场电影,冒着炎夏酷暑,大汗淋漓,奔往30里远的泾阳县;半路又来雷雨,一个个象落汤鸡一样狼狈万状……
腾飞的乡镇企业和落后的乡镇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觉得:改变这种文化落后现状的责任,落在他和云阳造纸厂的肩上。
镇上原有个电影放映队,承包后不能自养,散伙了,电影放映机也搞坏了,焦志学他们先把这部坏电影放映机买回来修好,把原电影放映员招进厂里当电工,兼放电影。他们又花了3000多元买回一台新的电影放映机。每季度给云阳镇36个自然村各免费放一场,纸厂内平均每月放三、四次。从1985年底到1987年10月,共放映电影150多场。
1987年春节,云阳造纸厂又是龙灯、狮子、大头娃,又是猜谜和文艺演出,远近几十里的群众都来看热闹。元宵节之夜,纸厂涌进五、六千人……
开个什么会的也得先有个响动,为啥不搞一支乐队呢?
他早就盯上了云阳镇东街那伙常受雇于红白喜事的自乐班。
焦志学觉得,纸厂应促使云阳镇的经济、文化比翼双飞。自乐班也应抓过来。
他和自乐班的骨干交上了朋友。
红红的烟头对着烟头之后,他笑着问:“你们去给人家吹这吹那,心里舒坦?”
“舒坦个屁!不管入洞房还是上坟,人家叫吹啥咱就得吹啥。虽说一晚上干吃净拿几十块,可总是吃人家眼角食啊!”
“愿意不愿意到纸厂来?”
“打上灯笼寻不来的好事。”
“每月收入可没你们挣的外快多。”
“咱又不是光为钱来,进厂当工人,业余吹拉弹唱,名声好啊!”
焦志学伸出手说:“你们自乐班全来。”
“一言为定!”
他们纸厂花了一万多元,买乐器,14人的管乐队,厂内厂外吹出了名,县上举行运动会,县妇联召开代表会,都非请他们不可。致使有人怀疑电影《迷人的乐队》里那些人物和故事就出于云阳造纸厂!
电影队、文艺队、乐队,象三块磁铁,把男女青工,紧紧地吸引在云阳造纸厂。连续三年,全厂没发生过一起违法乱纪案件。
云阳造纸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焦志学,1987年,被选为陕西省劳动模范。
事实告诉人们:一个人的行动,如果以公益为目标,他的人生之花,必然结出丰硕香甜之果! (摄影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