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白
“哼!算什么东西,拿祖先的丑去讨洋人开心,无耻!”看完电影《红高梁》从影院出来,身旁一位干部模样的中年同胞,愤愤然地说。
西影近几年有几部影片在世界影坛先后获了大奖,但是,它并没有引起国人的一致称赞。去年和前年常听见对《野山》和《老井》的责难非议,近来不少报刊又对《红高梁》进行争论,据西影厂吴天明说,还有人给编导写信辱骂。何以如此?想来根本是,不该揭了我们自己的短(其实本意并不是如此)。
“不道人短”,是我们祖传的古训,虽不成文,但久久约定成规君不见,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诸多事实吗?昔日单雄信被绑赴杀场,却还高唱道:“我单童生世来不道人短”。显得义气不凡,颇有君子风度,
另一面,有短者也最怕人揭。阿Q就忌讳别人说秃,甚至连光、亮都不能说。自然那是他形体上的短处,也是他精神和灵魂的象征。阿Q毕竟是弱者,无权无势,别人揭了他的短处,只有去打架,或者骂一声“你还不配”之类的话走开。在权势人物就大不同,他会寻找借口叫你有好瞧的。
这种好瞧,也好瞧得自巴的短也不能揭,因为有“家丑不可外扬”的祖传在。譬如,如实地指出自己国家民族的缺点和落后面,以警策国人看到自已之短,切实加以改革,奋发进取,原也是好的。可是,我们有着相当的“合群的爱国的自大”的国民,他们立即以爱国、维护民族尊严非已莫属的面孔教训你:崇洋媚外,长洋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前两年,我们出版了一本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就很惹恼了我们一些“爱国”的同胞,书一出,便查禁,责之曰是对中华民族的“丑化和诬蔑”等等。其实,柏杨只不过是从《丑陋的日本人》、《丑陋的美国人》套过来的,言词虽不免偏颇,却也实实在在道出了我们民族的许多劣性罢了,而且他所据的现实还是海峡那边。
于是想来,《红高梁》等影片,确实有悖于我们民秩“不道人短”和“家丑不可外杨”的传统,遭到“众恶”是不足奇怪的,不过,我期望我们那些“爱国”的同胞,在憤愤然之后,别忘记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多有这‘合群的爱国的自大’国民,真是可哀,真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