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道,主角好唱,配角难当。可燕宏恩,这个澄城雪茄烟厂的副厂长,却甘当配角,配合厂长高峰,把澄城烟厂搞得红出澄城,红出陕西,红到了全国。
1983年10月,燕宏恩由煤矿调到澄城雪茄烟厂当了办公室主任,他的管理才能和韧,诚、胆识深受高峰厂长赏识。第二年,刚过而立之年的燕宏恩被推到副厂长的位置。他拧上劲,白天发疯般工作,晚上,发疯般苦读,攻管理学、烟草学、交际学、市场学……
当时,烟厂产品积压,连年亏损。燕宏恩肩上的压力很大。为了摆脱困境,他摸清了厂内情况,找到高厂长慷慨陈词:酒好也怕巷子深,把烟打出去。提高知名度!立即攻占首都市场。
浑厚的黄土地,培育了燕宏恩的坦诚和韧劲,凭着这坦诚和韧劲,他和同去的销售科长岳新拴,奔波47天,游说、推销,使澄城烟厂的壶梯山香烟,挤入了北京市的东城区、朝阳区、门头沟、王府井大楼、西单商场的柜台。
燕宏恩不满足,眼睛又盯上大会堂。“行吗?”同伴胆怯地问:“路是人走出的!中国女排都在世界上打出三连冠,咱是男人!”燕宏恩十分自信.这次,又是他的坦诚和韧劲,感动了售货员和经理。经理答应试销一百箱,随后设专柜,燕宏恩兴奋得差点跳起来。
当兴奋的欢叫随电波传回厂里时,高厂长不相信这是真的,“啥,你说啥,再说一遍!”燕宏恩又重复一遍。高厂长握着话筒,由于激动,只是连声说好。随之,烟厂沸腾了。
他还为本厂“钟楼”牌香烟走红全国立了大功。1987年初,在20届广交会中心展厅内,燕宏恩满面汗珠、声音嘶哑地向人们敬“钟楼”烟,散发材料。当时,一听这陌生的厂名烟名,有人就不信任地摇摇头,有人不屑地摆摆手,有的轻蔑地把烟弹在地上。燕宏思仍不气馁。白天,他在展厅宣传;晚上,他把产品挨门塞入每个与会代表的房间,逐个拜访每个评委和专家。使名不见经传的“钟楼”烟,终于以新颖独特的风味,顺应世界烟草发展大趋势的低焦油质量,战胜了一千多个名家高手,一举夺取20届广交会国家旅游产品金质奖,装璜设计一等奖。
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靠过硬的产品。为开发过硬产品,三伏天,他三到素有火炉之称的武汉,以三顾茅庐的精神,请来了配烟名师彭元才;为了开发过硬产品,在高峰的指挥下,他和李高升、徐海民等领导干部,泡在车间和工人一块反复试验。180多个日日夜夜,劳累、操心,使他双眼布满血丝,身体消瘦,走路都走不稳,但却开发生产出了“铜车马”、“西京”、“西风”等优良新产品.
1985年,高峰厂长决定在省内同行业中,率先砸烂大锅饭。大任降给燕宏恩,他没有犹豫,立即在销售科试点,变销售人员的固定工资为“单箱费用包干”。一时,风雨满厂。懒人、滑人怨声载道,大发牢骚,用怠工、泡病假等方式,公开半公开地抵制、阻挠这一改革。燕宏恩那九牛拉不回的韧劲又来了。对怠工者,罚;对泡病者,进行严格的纪律制裁。仅仅两个月,“单箱费用包干”初显威力,推销量急剧上升,一个月的推销量相当于过去的三、四个月。然而,“红眼病”又来了。一个月内拿到一千多元报酬的推销员,被咒骂、奚落,有的甚至还想瓜分其奖金。燕宏恩召开全厂大会,当会发奖金,鼓励他们继续冒尖。
“就这样,再干!”高峰给他撑腰壮胆。燕宏恩乘热打铁,第二年在厂里全面推行承包责任制。实行优化劳动组合、固定工合同化管理等,当年,仅4个月,就完成了半年的生产任务,1987年,澄城雪茄烟厂实现利税1150万元,今年,截至7月,实现利税1300万元。
党和人民没有忽视他这个配角的贡献。连续几年,他被评为县上的先进工作者。今年,他又被国家经委、国家体改委、团中央联合授予“全国优秀青年厂长”光荣称号。
(秦海洋 李县荣 频阳君)?